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电视节目中的一个新兴类别,电视脱口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在中国兴起。由于其巨大的信息承载能力和传递能力,电视脱口秀正随着电视传媒的广泛传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对电视脱口秀语篇的研究上来。本文以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为基础,致力于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电视脱口秀的修辞动机是什么?在英汉脱口秀主持人通过修辞策略各自与观众及嘉宾达成同一的修辞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3篇英语电视脱口秀语料和3篇汉语电视脱口秀语料的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电视脱口秀语篇普遍具有以下修辞动机:传递信息;取得同一;诱发嘉宾和观众形成特定的态度并引发合作;使谈话走向依照预设的方向,并建立一定的价值观。第二,通过同一分析发现,在采取“对立同一”策略时,汉语脱口秀主持人倾向于强调某一问题对集体利益的损害,从而引起人们对“共同敌人”的关注,而英语脱口秀主持人更倾向强调某一问题对个人切身利益的损害来达成“对立同一”。在采取“误同”策略时,汉语主持人使用第一人称集体代词的频率要高于其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而英语主持人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一结果显示了在修辞过程中,汉语主持人往往通过强调与听众的“同质”来达成“误同”,而英语主持人多借助其个人影响力,通过讲述故事或分享经历等手段来劝服听众。第三,通过戏剧主义分析发现,汉语主持人更倾向于将“目的”与集体的利益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结合起来,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结果显示了当语篇的“目的”与“集体”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时,人们更容易为其劝服,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注重集体利益的意识形态对人们潜意识的影响,以及对人们对语言符号的反应的影响。第四,通过符号系统分析发现,英汉脱口秀语篇中隐藏于创建等级这一修辞行为之后的动机也存在差异。英语脱口秀主持人往往旨在通过开展讨论来宣传某一出版物,或是将某一观点公诸于众,而这一观点往往从主持人个人立场出发,并不代表主流思想。而汉语主持人修辞行为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弘扬或是强调某一传统美德,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而展开讨论解决问题,抑或是为了诱导观众形成一种恰当的、对社会利益有益的态度。这反映了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对人们使用语言和对语言做出反应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汉语脱口秀节目对社会性和教育性这一定位的强调。第五,英汉电视脱口秀在修辞过程中的差异反映了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人类交流过程中隐藏动机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进一步对人类使用语言方式产生的影响。一方面,通过符号系统分析可以得出汉语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更倾向于借助扎根于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的号召力来达成自己的真正动机。另一方面,通过认同策略分析和戏剧主义分析可以得出,在汉语电视脱口秀中,集体意识对主持人认同策略的采用和“戏剧五要素”中“目的”的设定起着重要作用,而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则在英语电视脱口秀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文化和意识形态很可能是导致英汉电视脱口秀差异的原因。此外,本文也为二语习得观众和电视节目制作者更好地理解英语电视脱口秀节目提供了修辞过程和修辞动机方面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