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纠纷与村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hiz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农地产权明晰化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主要解决的是中国1.2亿公顷耕地的产权落实问题,而耕地之外的近2.87亿公顷林地(其中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约有1.67亿公顷)在相当程度上仍存在着权责不清、主体不明等问题。“三农”问题也包括林业、林区、林农问题。2003年,国家开始率先在福建、江西两省实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新林改”)。这次改革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二次改革,截至2006年,福建、江西林改基本宣告完成,2006年全国林改全面启动。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宣布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值此关键时期,对林改成效和乡村治理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无疑对正在展开的全国林改工作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选取林改试点省份江西省某县所辖K镇睦村为研究对象,重点以该村始于2006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对个案村庄因新林改而引发的纠纷作深入的分析,包括对纠纷类型的梳理,对纠纷原因的探讨,对纠纷主体行为逻辑及各利益主体进行博弈的分析等林权纠纷的实证分析,并进而研究这些新林改纠纷对村庄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些林改纠纷不但削弱了村民对村庄集体的认同感,而且也影响到村庄治理的资源和权威。同时,村干部在这些纠纷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们是这些纠纷的重要调解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勾结外来资本者侵占村集体利益,从而降低了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由此对整个村庄的治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分析纠纷对村庄治理影响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的汽车产业近年来飞速增长,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我国的汽车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汽车产业的新发展,必须进行汽车企业的重组
“互联网+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将对教与学及其组织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并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较大影响。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何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其基础性作用毋庸置疑。农业的发展靠科技,农业科技企业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农业科技企业的繁荣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的科技教育体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集体收益分配和土地补偿分配纠纷越来越多,其争议的焦点往往是哪些人享有分配资格,哪些人不享有分配资格,但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而实
本文首先对土地的属性进行剖析,旨在为城市建设征地补偿中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设立铺垫。然后,通过利益冲突的的产生过程及表现形式等,探索城市建设征地利益冲突的根源并寻找
<正>虽然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日新月异,但仍有许多疾病存在不明之惑,于是,医学工作者追本溯源,把注意力集中到脊柱,提出了“脊柱相关性疾病”学说,并开展深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工成本逐渐攀升,再加上能源成本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所带来的营运成本增加,轮胎企业依靠低价竞争的优势逐渐丧失。同时,中国机器人技术和控制系统技术也有
认知自动化是人类学习和进步的必经之路。传统的二分法通过无意识等特征简单地将认知加工过程分为受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但这些特征取决于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范式,不具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