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光环境设计初探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是界定和表现空间的要素之一,与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建筑光环境直接决定着建筑空间品质的优劣。而博物馆作为一个保存、收藏、展示、研究藏品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对采光与照明有着特殊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建筑在社会中地位的提升,人们对其空间品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光逐渐成为博物馆建筑环境营造的重要因子,它不仅具有照明环境、界定空间的作用,还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光环境的营造应与博物馆的功能达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怎样在不伤害文物的情况下,利用光去创造更为舒适宜人、利于展陈的空间环境是其设计的关键。本文以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与光环境设计问题的结合作为研究问题的视角,以博物馆光环境设计理论和标准作为研究基础,参阅此方面的理论著作和优秀案例,分别从自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的营造两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和总结,并结合正在进行的武义博物馆项目工程设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ECOTECT光环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试图做到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空间品质,创造一个利于展示、视觉愉悦、光与空间紧密结合的博物馆光环境。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下半叶起,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再开发活动逐步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而城市滨水区也由形成初期的生产型为主导,转向集服务型、生活型等多样性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热点地区
基础设施都市主义是近年西方建筑学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先介绍了基础设施都市主义的基本思想。之后以此为理论基础,分系统地探讨了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的系统整合,总结出
《建筑学报》是唯一一本与中国现当代建筑的历程同步的建筑杂志,并且,在中国建筑杂志的演变中,因其学术性与官方性的双重特点而具有特殊的分量。本文以《建筑学报》创办到《
随着我国大规模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不断兴建,保障房住区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我国社会养老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在相关服务设施、服务体系及法律法规的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
在迅猛推进中国城市化的今天,土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变得十分重要。广场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空间之一,必须研究节约用地问题,才能真正使城市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本文
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历史背景下,天津市迎来了难得发展机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刚刚通过国务院的审批,制定了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规划,滨海新
外廊作为一种建筑物边缘界面的空间化产物,是一种充满不定性、极具生命力的建筑空间,广泛存在于古今中外各类建筑及建筑群体中。论文以“南京无线谷科技园”二期项目为例,探讨了
本论文在对利益多元化社会中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群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城市规划制度下具体开发项目开展过程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影响该项目实施的各类作用
社会保障住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短时间内大量的需求、采用具有公共性质的廉租房为主的方式、“节能省地”的发展主题,是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