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意识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米莉·狄金森生前只发表了7首诗,因此没有机会得到评论家们的关注。但在她去世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人们不断发掘她的诗歌和书信,许多学者从多种视角对她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使她在美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如今,没人能否认她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诗人了,她被称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与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齐名。狄金森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她留下的近1800首诗歌中,有500多首是关于自然的。本文正是通过对其自然诗的细读,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发掘狄金森的生态意识。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批评理论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是生态学向文学扩展的结果,重点关注那些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文学作品。狄金森的自然诗思考的正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焦点即狄金森自然诗反映出的生态意识。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简要介绍了狄金森生平及其诗歌创作,在总结和回顾了国内外对狄金森的主要观点之后,引出了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然后论述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狄金森自然诗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正文第一章论述了影响狄金森诗歌创作尤其是其自然观形成的主要因素。该部分详细阐述了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两大思想对她的影响,以及当时兴起的新科学对她的影响。狄金森在教室、教堂以及家庭环境中接受了大量的清教主义教育,让她对现世的伊甸园—大自然充满感情,超验主义继承了这一点,但更强调个体对自然、对超灵的感悟,狄金森的自然观正是对二者的继承和发展,而她所接触的新科学又让她更理性的认识自然及其自然与人的关系,这种理性就是她初具雏形的生态意识。第二章是过渡的一章,作者首先对自然诗歌进行了简单的解释,然后借用狄金森的诗句,将她笔下的自然分为两种,一种是最温柔的母亲,另一种则仍是一个陌生人,借以说明诗人对自然的复杂的情绪。第三章是本文最重要的章节,主要通过对狄金森自然诗的文本细读,从两个层面分析了狄金森对于自然的生态理解,即其生态意识在诗歌中的反映:第一,狄金森视自然为一个整体,其间的万物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她清楚地知道,自然之所以美就在于物种存在的多样性,而多样的个体之间的和谐就是最美的画面。其次,狄金森在审视自然界的万物时,采取的是生态为中心的视角,不以人或任何她喜爱的对象为中心,因此她的诗歌中也流露出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此外,她还反思了科学技术对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和对自然环境及其它生物的不良影响。最后是结论部分,对以上分析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狄金森以及狄金森研究的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在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的今天,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当今文学走向一种生态意义上的文学功能。换言之,当今文学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重新引导人类意识去全面考虑自身在一个受到环境问题困扰的自然世界中的位置。本文通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狄金森的自然诗探讨了其生态思想的形成和表现,揭示了其自然诗中反映出的诗人的生态思想及肩负的生态责任。
其他文献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7.21-1961.7.2),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1939年至1960年,海明威在古巴定居,用“普通的古巴人”自称。在这段时间里海明威写下了闻名于世的代
本文从对“在场”的批判和对“他者”的关注的视角入手,对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J.卡勒的重要著作《论解构》中所蕴含的解构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卡勒的这本书是在德里达的解构思
随着我国科技和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国人疾病谱已明显发生改变,出生缺陷和遗传病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其危害愈加明显。根据国外资料,这些疾病所占的比例约为5%,数目相当可观。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世界文坛上的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1987年她的长篇小说《宠儿》问世,并获得1988年的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我国的英语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
《骨》是当代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第一部著作,该书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唐人街的华裔家庭的故事,描述了家中三个女儿的坎坷生活。在这部小说中,伍慧明用细腻的笔调勾画了一个不正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当今美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在世界文坛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她因为”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
回顾俊玲学习工笔鲤鱼的历程,不易啊。从练线开始,十多种“描”的工笔线条她有空就练,一练就是十多年。练习用墨、用色、用水,染出水的波光粼粼和鱼鳞的熠熠生辉,一染就是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心理词汇研究已成为一个独立而热门的领域。长期以来,对心理词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母语心理词汇的组织结构上,而对二语词汇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