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的节水保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ain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荒漠化是制约河西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很好的节水和减少风蚀、水蚀的耕作措旌。为探讨河西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可能性,必须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灌漠土耕层土壤养分状况、物理性状和生物特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传统耕作为对照,设计20cm和40cm两种秸秆留茬高度,压倒和立茬两种秸秆保留方式,6750kg/hm~2和3750kg/hm~2两种覆盖量,通过在河谣绿洲灌区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该区表层土壤生态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四川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常用的33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类群划分进行研究;同时对SSR标记引物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还对1990-2002年审定玉米品种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以及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3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72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9个等位基因变
棉花是植株再生最困难的植物之~,棉花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落后于其它作物。虽然近些年,棉花的体细胞组织培养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一些实验室已经基本上建立了陆地棉再生体系,但是大多集中在少数品种上,尤其是一些模式品种,而且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再生品种少、胚状体萌发率偏低、畸形苗率较高、再生周期长等问题,所以,不断发展新的再生体系和拓宽棉花再生植株的品种数量是目前棉花组织培养的新趋势。
本研究于2002~2004年度在彰武县进行。不同耕作方式的小区定位试验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园内,比较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
脱落酸(ABA)和乙烯是植物响应逆境的重要植物激素。本研究旨在阐明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ABA和乙烯对籽粒灌浆的调控作用。试验以2个当地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8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为材料,进行盆钵和土培池栽培。自抽穗后9天至成熟期进行保持浅水层(WW)、土壤轻度落干(土壤水势为—10~—30 kPa,MD)和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土壤水势为—40~—60kPa,SD)3种处理,观察了灌浆期在不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