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进行文献检索,对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用药特点和用药规律总结,探讨中医对子宫内膜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14例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采集其相关信息,并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将患者分为:脾虚证、肾虚证、血热证、血瘀证四种证型,并总结各证型分布规律,及各因素与证型的相关性。2.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相关文献,对所选文献进行用药规律、药物类别、药物归经等使用频次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1.子宫内膜增生的各证型分布均匀,血瘀证稍多于其他证型,血瘀证>脾虚证=肾虚证=血热证;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各证型间发病率相似,但非典型增生证型主要为肾虚证,其次为血瘀证;各证型之间病程比较差异显著(P<0.05)2.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所用中药共126味,总用药频次为1097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当归,将药物按功效归类为32类,其中补血药应用最多,进药物相似功效进一步归类合并为14类,其中以补虚药为主,占48.68%;所用中药归经以肝、肾经最多见,约占50%,其中以肝经最多,占29.17%,其次为脾、心经,归于四经的药物占总用药频次的73.85%,且大多药物同时归于肝、肾两经,涉及心、脾经等。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及中药文献荟萃分析得出,子宫内膜增生各证型分布均匀,治疗以补虚为主,肝、肾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