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的中医证型研究及用药分析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进行文献检索,对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用药特点和用药规律总结,探讨中医对子宫内膜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14例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采集其相关信息,并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将患者分为:脾虚证、肾虚证、血热证、血瘀证四种证型,并总结各证型分布规律,及各因素与证型的相关性。2.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相关文献,对所选文献进行用药规律、药物类别、药物归经等使用频次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1.子宫内膜增生的各证型分布均匀,血瘀证稍多于其他证型,血瘀证>脾虚证=肾虚证=血热证;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各证型间发病率相似,但非典型增生证型主要为肾虚证,其次为血瘀证;各证型之间病程比较差异显著(P<0.05)2.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所用中药共126味,总用药频次为1097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当归,将药物按功效归类为32类,其中补血药应用最多,进药物相似功效进一步归类合并为14类,其中以补虚药为主,占48.68%;所用中药归经以肝、肾经最多见,约占50%,其中以肝经最多,占29.17%,其次为脾、心经,归于四经的药物占总用药频次的73.85%,且大多药物同时归于肝、肾两经,涉及心、脾经等。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及中药文献荟萃分析得出,子宫内膜增生各证型分布均匀,治疗以补虚为主,肝、肾同治。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受到很大挑战,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微课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对微
为实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的,必需从根本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中学生物学教
以宜万铁路五爪观隧道口边坡危岩落石监测项目的实施为背景,利用光纤光栅传感特有的技术优点,研发了一种边坡危岩落石实时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可有效提高铁路边坡防护工程的
对非对称单频系统,讨论其无阻尼实模态向量的梯度算法及其应用。提出了多元向量值函数梯度矩阵的概念,建立了计算实模态的梯度算法。由于算法紧凑灵活,易于在大型工程结构动力分
安全带,一说到这个,我们就会联想起汽车。没错,现在的汽车上,每个座位基本上都有安全带——用来保护车内司机和乘坐者安全的设备,知道它能分成哪几种吗?从何时起人们开始用它的?它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感叹作文教学的困难。确实,现在的初中生能对写作感兴趣的少而又少,有的甚至谈写作而色变,究其根源,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初中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语文作文教学手段的陈旧,教学模式僵化。现在的许多科技已经走入课堂教学,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还是停留在运用老式的教学手段上,只是通过读读范文,讲讲得失,没能运用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