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创造力培养观和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以创造性教学效能感为中介变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f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各国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而教师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十字路口,孩子的脾性、爱好、价值观等也在这个阶段慢慢成型,因此初中阶段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论文通过数据分析初中教师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初中教师创造性教学效能感在两者之间起到的作用,为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来自湖北、河南的198名初中教师为被试,探讨了初中教师创造力培养观、创造性教学效能感和创造性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
  1.初中教师创造力培养观三个维度的得分都比较高,教师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均持有积极态度。在性别方面,男女教师在创造力学生观和创造性教学方法观有显著差异,女教师分数高于男教师;在教龄方面,6-10年教龄的教师各维度得分均为最高:在学历方面,专科及以下学历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各维度得分相对较高,本科、硕士学历的教师相对较低;在地区方面,农村和城市教师在创造力学生观、创造性教学方法观及总维度上均具有显著差异,农村教师得分相对较高。
  2.初中教师在创造性教学效能感上总平均分为3.549,分数相对较高,表明他们有自信克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该变量各维度在性别、教龄和地区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学历方面,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负向自觉维度上呈现一定差异。专科及以下、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得分较高,他们表示对提高学生创造力时,有时会比较无助。
  3.初中教师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上总平均分为4.198,表示其进行创造性教学行为的频率整体较高。该变量各维度在性别和地区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在教龄方面,5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各维度得分相对较低,6-10年和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是两个小高峰;在学历方面,各学历阶段的教师在学习指导方式和鼓励变通维度具有显著差异,专科及以下、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得分要高于本科和硕士学历的教师。
  4.初中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创造性教学效能感与创造性教学行为三者之间彼此显著正相关;初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效能感在创造力培养观和创造性教学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于人之收益终其一生,于国之收益纵其千秋。学之初,立于幼。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之基础,对于培养个人思想品格、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工资待遇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幼儿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学前师资却面临众多问题。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不高、工资待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现已基本涵盖了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地位越来越重要,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公共服务的效率。因此,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对单位的运行显得极其重要。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内部
贫困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便一直存在。消除贫困并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贫困人民顺利实现脱贫,其中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个人经济生存能力具有的决定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不仅是增强贫困人民内在“造血”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的快速上升,我国单亲家庭数量日益增加。基于家庭结构功能视角,本文研究了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问题。通过采用CEPS(2014)的微观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并采用OLS、有序Probit回归、倾向值匹配(PS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了父母受教育水平、家长督导、共同参与文化活动、亲子互动、祖辈同住等因素对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深入探讨家
学位
面对日益严峻的跨域环境污染,政府协同已经成为治理跨域环境污染的不二选择。纵观国内政府协同治理跨域环境污染的实践,治理效果参差不齐,既存在通过政府协同实现跨域环境污染有效治理的成功案例,也不乏政府协同治理跨域环境污染效果不尽人意的失败案例。作为政府协同实践的产物,跨域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受政府协同绩效的影响,由此,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得以确立:何以实现跨域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政府有效协同?本研究立足于国内跨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城市社区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针对这种情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安排和实施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并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出现了碎片化问题。鉴此,本文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工具进行研究,试图解
学位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技术,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收益,对于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都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转基因生物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但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接受。尽管诸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的科研机构的研究表明,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很高
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体现着国家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因而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必然的价值追求。同时,在信息时代的引领下,公共服务内容和体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为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然而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仍然突出。政府层级与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公共服务体系无法有效整合、在信息技术簇拥下的独立建设、相互分割的供给体系更加重了碎片化供给困境,为公共服务供给带来
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创新是国家权力与基层互动、推动社会治理日趋精细化的重要工具。基层治理创新蕴含着丰富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的互动逻辑。当前,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逐渐下移,各地方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形式多样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通过深入基层治理场域进行参与式观察,本研究发现:同一基层治理创新形式,引入宏观制度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似的治理系统中,在有些子系统中发展“如鱼得
学位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持续深化,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传统低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自“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各级政府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和信息交互优势,能有效打破数据壁垒,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当前有效解决公共服务供给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互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