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与探讨多种原发组织来源肺转移瘤的诊断、手术方式、预后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转移瘤。肺部转移瘤的来源繁杂,包括全身多种组织器官,其中原发肿瘤以结直肠癌最多见,为30例,其次肾癌10例,软组织肉瘤7例,乳腺癌5例,子宫内膜癌3例,肝细胞癌2例,甲状腺癌2例,骨巨细胞瘤1例,涎腺源性肿瘤1例,其中有5例患者术前并未发现原发肿瘤,术后病理证实肺部肿瘤为转移来源,故原发肿瘤在肺部转移瘤切除后才得到诊治。对全组病例的性别、年龄、DFI(无瘤间期)、原发肿瘤是否被切除、继发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继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非典型肺转移瘤表现或典型肺转移瘤表现)、手术方式(开放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手术切除范围(肺叶部分切除或肺叶切除)、肿瘤切除性质(姑息切除或完全切除)、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术后是否辅助放化疗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生存率及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差异采用log-rank法检验,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电话随访及查阅患者于我院后续治疗病例的方式获取该61例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通过查阅手术记录可知有5例患者因肿瘤侵犯食道或心脏大血管导致肿瘤并未完整切除。有1例患者因术后出血导致再次实施开胸止血手术,后死于凝血障碍。除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外,其他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全部出院。随诊时间1至120个月,全组患者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4%、35.8%、15.9%。多因素分析发现DFI(无瘤间期)、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1.对于单发或局限的肺转移瘤,预计能够完整切除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很有必要性的。2.对于存在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不管影像学是否表现为典型的肺转移瘤特点,均不能排除肺部肿瘤为继发的可能性。3.肺部转移瘤能否被完整切除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故手术方式、切除范围的选择应以肿瘤能被完整切除为前提。4.DFI长,且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为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好。5.术前未发现原发肿瘤或原发肿瘤未被处理的患者预后较差。6.肺转移瘤切除术后,存在化疗指证的患者联合化疗,可使部分患者从中获益。7.若能证实肺部单发肿瘤为转移来源,应行肺部分切除,尽可能保存患者肺功能。8.结直肠来源的肺转移瘤患者,如果术前CEA(癌胚抗原)水平比较高,往往提示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