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债、垦荒、叛乱——三大事件评乌泰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泰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身为当时中国东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他不遵法令,不顾大局,私借俄款、放牧垦荒、策反独立,“乌泰事件”涉及的区域之广、影响之大,震惊了朝野,是发生在内蒙古地区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典型。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是中国转型时代一种特殊人物的历史缩影。加强这一人物的研究,将有助于研究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以及中俄关系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对乌泰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亦存在不足。乌泰的部分史料、文献资料尚未被收集和整理,更鲜有文章和著作对其人生的发展轨迹做以整体的评价和分析。本文在尽力发掘有关档案、地方史志和散落民间资料的基础上,围绕乌泰一生中最重要的借款、放垦、叛乱三大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对事件发生的主客观原因、作用及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把他放在所生存、活动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认为,乌泰作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转型期内蒙古地区的一个蒙古族王公,其活动是受他所出身的家世,所处地位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为了生存和其统治利益,他既有顺应时势开垦荒地的一面,也有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出卖民族权益,甚至响应外蒙古的独立而发动叛乱,企图分裂民族的举动,这是他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而其叛乱失败,则是中华民国政府反对外蒙古独立,维护中华民族主权,反击叛乱的结果。但他能在借俄债后而接受清政府的扶持,宁欠内债,拒绝向沙俄履行出让属地权益,叛乱失败出逃后,又回归到祖国,而没有继续追随外蒙古分离出去,一方面固然是中国当时政府坚决反对外蒙古独立的结果,但同时也说明他心向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尚存。因此,不应全盘否定。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理念及形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针对我国存在大量既有水泥混凝土道路的现象,为改善行车环境和城市容貌,常在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诊治及护理水平,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成人斯蒂尔病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
目的: 探讨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 沿胰腺纵轴和与纵轴斜行切开胰腺包膜,腺体松动,小网膜腔置管灌洗引流.结果: 本组36例均经CT、B超和手术证实,
急性创伤是急诊科的主要病种,而创伤救治又是国内各大医院急诊科救治的薄弱环节,常常因为会诊、相互推诿而延误创伤救治的黄金时间.急诊科是创伤救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
学校的生命在于质量,在于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建设必须抓住这一根本。在当前不断升温的学校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学校及家长都在为学校建设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校园绿化、师资配备、对外合作等都有质的转变,着实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仅仅体现在学校的外显形象上,学校的“根本”意义却未能有效地体现,甚至出现了许多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