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EDNRA基因及eNOS基因与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 2.探讨一个复发性家族性颅内动脉瘤家系的遗传学特征 方法: 1.在散发性颅内动脉瘤及对照组中,应用PCR-RFLP的方法对EDNRA基因及eNOS基因的5个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分析上述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并分析其与颅内动脉瘤大小的关系。 2.在aSAH组中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分析预后与年龄、性别、H-H分级、基础疾病、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动脉瘤大小、EDNRA基因、eNOS基因的相关性。 3.对动脉瘤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在家系成员中验证。 结果: 1.EDNRA基因的rs5335、rs6842241、rs684158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Rs6841581 GG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颅内动脉瘤大小有关,EDNRA的其它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动脉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 2.eNOS基因 G-894T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eNOS基因G-894T位点GG基因型较GT+TT基因型发生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提高(OR:1.89,95%CI:1.02-3.52,P=0.04)。T-786C多态位点C等位基因较 T等位基因发生颅内动脉瘤的风险增加( OR:2.116,95%CI:1.073-4.151, P=0.030)。eNOS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颅内动脉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 3.与aSAH预后相关的因素有年龄、H-H分级、脑血管痉挛。经logistic回归发现,H-H分级及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EDNRA及eNOS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aSAH的预后无明显相关。 4.家族性颅内动脉瘤家系PKD1基因存在12313A>C,导致4105号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亮氨酸(Ile4105Leu),可能与该家系发病有关。 结论: 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可能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EDNRA基因rs6841581位点与颅内动脉瘤的大小相关。提示血管舒缩因子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2.PKD1基因存在12313位点突变(A→C),导致Ile4105Leu,提示此位点突变可能参与了该家系的发病,但需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