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不竭动力,在现如今,技术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竞争的焦点,我国需要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加大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理论赋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的历史地位,只有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在实现创新的路途中,我国需要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强化建设基础性研究,创造以创新为基调的社会发展环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破除制约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活力和积极性。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时会面临技术研发风险、技术构思风险、技术应用风险等,同时会承受高昂的研发成本代价,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方式间接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在激烈的创新竞争环境中,高投入所带来的研发能力的提升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更多是要在高投入的同时保证高产出,因此客观的评价企业创新效率的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在政府层面,如何通过税收政策进行引导也至关重要。本文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方法,选用9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7年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产出变量,以研发人员数量及研发支出作为投入变量测算创新效率,测算我国目前企业创新效率的平均水平;以实际税负率作为衡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指标,验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按照东部沿海地区与非沿海地区对样本进行区域划分,观察不同地区之间创新效率水平的差异以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促进创新效率的效果上具有怎样的差异。研发发现,目前企业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整体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且影响效果显著;除此之外,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的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固定资产净增加额、政府补助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对创新效率产生了负面的显著影响。从地区细分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与非沿海地区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的创新均值明显高于非沿海地区;现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创新效率具有负面影响,而对非沿海地区影响程度并不显著;固定资产净增加额与政府补助对东部沿海地区与非沿海地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