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肥胖儿童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探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肥胖及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对这184例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组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对照组为普通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100例。(1)以实验组及对照组为对象,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肥胖儿童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探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肥胖及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对这184例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组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对照组为普通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100例。(1)以实验组及对照组为对象,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维生素D及其它实验室检验指标是否增加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2)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BMI与维生素D的相关性,即BMI及维生素D是否协同增加了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3)采用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维生素D、免疫指标及脂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包括Ig A,Ig G、Ig M,细胞免疫指标包括Ts/Th、NK细胞、脂类指标包括TG、TC、LDL及HDL。结果:(1)通过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值升高及维生素D降低是反复呼吸道道感染的危险因素;(2)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BMI与维生素D相关,r值为-0.784,呈中度相关;(3)通过t检验,实验组Ig A、BMI及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儿童肥胖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儿童肥胖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协同增加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借鉴电纺PLGA微球结合乳化壳聚糖微球形成复合PLGA/CS微球方法,运用双电喷的方法制备PLGA/CS复合微球。且通过载药率测试、粒径分析、圆二色和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细胞和细菌实验来证实双电喷复合微球不仅在微球粒径和形貌上有所提高,双电喷微球的缓释和载药率均取得良好效果,且电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优良。方法:3.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分布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尽管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等)已经展示出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给患者带来治疗获益,但相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同种治疗时仍存在显著的疗效差异。因此,寻找新型分子标志物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对于解决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组织激肽
研究背景: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与正常细胞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糖代谢方面。肿瘤细胞内多种糖代谢酶的表达差异,使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能力。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我们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的临床样本中用2D-DIGE结合质谱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前期的相关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GAPDH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
目的:PDIA6即蛋白质异构酶家族A成员6,蛋白质异构酶家族是一种硫醇-二硫键氧化还原酶。该家族主要在内质网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在内质网中催化新生肽键的氧化折叠、内质网相关蛋白的降解,其次在钙稳态、蛋白质转运、病毒入侵和抗原呈递中起重要作用。此前的研究显示,PDIA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影响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中首要影响因素为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肝脏脂质堆积。肝脏中脂肪酸合成增多及脂肪酸氧化减少是诱发脂肪酸代谢紊乱的主要成因。目前NAFLD在诊治方面虽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缺少确切的治疗药物,且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Sirtuin 3(SIRT3)在促进肝脏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实验目的:1.利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建立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mous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mi PSCs),并确定ROCK抑制剂对细胞重编程速率以及效率的影响。2.探究ROCK抑制剂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株维持培养的作用。3.在体外将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乳腺类器官,构建用于探索乳腺癌发生机制的模型。实验方法:首先利用已经成功构建的OG2-OSKM
目的:通过观察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和胆汁酸受体Gpbar1、FXR的表达变化,探讨清热利湿中药清热利胆汤和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72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梗黄组(OJ)、腺苷蛋氨酸组(SAM)、清热利胆汤组(Q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构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与间质细胞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共培养以及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在线捕获和检测的微流控系统,在新的技术平台上探究3D环境中间质细胞对肿瘤细胞分泌EV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用细胞包括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结合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孤立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3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率小于50%,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A组患者(EF≥50%)18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范围在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