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气液固三相流模拟和微小型液固流化床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尺度及微小尺度下多相流具有很大的相间比表面积,能够极大地强化相间传递和混合性能等,在微化工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前人对微尺度多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液、液-液两相流动上,对其他微尺度多相过程的研究则相对有限。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低固含率条件下微通道气-液-固三相流数值模拟研究和微小型流化床内液-固膨胀流化实验研究,以期为微小型和微型气-液-固三相流化床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以Fluent6.3.26软件为平台,针对微通道内低固含率条件下(0.3~8%)、气液操作范围均为0.17~0.85m/s内的气-液-固三相流,采用CFD-VOF-DPM方法对其流动特征和返混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观察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的流型图显示,弹状流是微尺度气-液-固三相流中主要流型,相比于气-液两相流,由于颗粒相的存在增加了液体的有效黏度,使得气泡生成机理由挤压区向滴状区方向移动,故气-液-固三相流中的气栓脱离时间和长度都缩短。颗粒主要分布在液栓内,其流动特征在时空尺度上都具有显著的周期性。随着微通道内壁面接触角的增大(即壁面润湿性的减小),分别得到了弹状流(0°~50°)、分层流(77°~120°)和液滴流(160°)三种流型。通过脉冲示踪法的分析,发现在典型操作条件(气液比为5:1)下,弹状流和液滴流中液-固混合物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都呈多峰分布形式。液-固混合物的返混程度在液滴流中最弱,气相的返混程度在弹状流中最弱。在弹状流条件下,减小气液流量比,可使气相和液-固混合物的返混程度都减弱。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微小型液-固流化床的膨胀特性,并考察了床径(3.15×10-3m与1.1×10-2m)、粒径((80~200)×10-6m)及其分布对流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水力直径3.15×10-3m的流化床内,粒径大于80×10-6m时,颗粒最小流化速度大于由Ergun方程和Wen-Yu曳力系数推导出的理论值,即存在壁面效应。当壁面效应存在时,粒径分布对Richardson-Zaki关系式影响很大,当粒径分布较宽时,Richardson-Zaki指数小于宏观理论值;当粒径分布较窄时,Richardson-Zaki指数大于宏观理论值。
其他文献
<正> 1999年3月,杭州人马云以50万元人民币创办阿里巴巴网站,之后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他拒绝和外界媒体的一切接触,1999年8月阿里巴巴公司在香港浮出水面,此时他已经能提供来
螺杆压风机具有结构简单、易损件少、配件更换方便、噪声小及运转安全可靠等优点,因而在化工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应用背景盆五气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腹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2003年建成1座天然气处理站,并配套一座燃气电站,配有2台Cummins 315GFBA (315kW)天然气发电机组,1台Cu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