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视脱口秀中的会话结构对比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脱口秀最早产于1954年的美国,以其轻松和幽默的话题迅速发展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其中艾伦秀是目前美国脱口秀中的佼佼者。电视脱口秀的迅速流行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尤其是语言学界对于脱口秀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利用由Sacks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会话分析理论对脱口秀会话结构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脱口秀也随之传入中国。经过不断发展,一大批电视脱口秀涌现出来,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非常静距离等等。其中被称为东方的奥普拉的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广受好评。交流带来的影响是多领域的,学术界也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会话分析理论,来分析有关外语教学和汉语会话构等问题。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本文试图以会话分析的理论中的话轮、会话修正、毗邻对子为理论基础,以艾伦秀和鲁豫有约为语料,对中英会话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望发现中英会话结构的差异,并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找出其原因,以期望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起到启示作用。通过对比分析鲁豫有约和艾伦秀的各十期的语料,研究者发现无论从节目的宏观结构,还是微观层面的话论,都存在着很多差异,尤其是微观层面的差异更为明显。比如,打断这种语言现象在艾伦秀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要远多于鲁豫有约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尤其要强调的是,艾伦秀中的嘉宾发起的成功打断要比鲁豫有约中嘉宾发起的成功打断要多。这主要由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权利距离的影响。除此之外,其它跨文化差异,比如不确定性规避等,也解释了研究者在对比分析中发现的中英会话结构差异,比如在会话修正和反馈项等方面的差异。由于本研究的语料数量有限性和语料来源的局限性,本研究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局限性和不足。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启示。比如:以后的研究可以选取更为日常的语料作为研究对象,并扩大语料的搜集范围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发酵床技术应用的不断增加,发酵床的机理和运营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发酵床反应机理与好氧堆肥原理相似,文章对好氧堆肥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和剖析,以期有
<正>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一方面享受生活条件的便利,另一方面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1]。人们已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低认知和行动
在国外电影频繁引进国内、中国电影日益走向国际的今天,高质量的字幕翻译也有着越来越旺盛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近年来也受到译界越来越多的
目的:分析在上海大宁路街道社区高危人群中筛查糖尿病的结果,以指导社区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的防治。方法:于2016年6—8月对大宁路街道社区年满35周岁,且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本篇翻译报告所选用的文本是英国文学家托马斯·哈代所著的《绿荫下》。该部小说讲述了英国西南部的田园生活及爱情故事,语言风格轻松欢快。《绿荫下》作为哈代威塞克斯系列
随着现代科学在不断更新换代,测绘技术也在飞跃发展,同时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这其中,GPS控制测绘技术作为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更深的应用,强化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