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触诊阴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微钙化表现,找出恶性钙化相关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研究乳腺癌的钼靶X线微钙化征象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以期从影像学角度提高临床隐性乳腺癌的诊断水平,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徐州中心医院106例临床检查阴性且乳腺X线摄片发现微小钙化的患者,观察簇状钙化密度、数目、大小、形态等钙化特征,所有患者均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并将乳腺X线摄片表现与病理分型对照。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筛选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X2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06例微小钙化患者钼靶X线表现钙化、钙化伴结节影、孤立的结节、局部致密影或结构紊乱。96例表现为成簇状钙化,10例表现为散在钙化。患者中恶性乳腺癌33例,良性肿瘤73例。恶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依次为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例23例、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成簇状钙化和散在钙化均可在乳腺癌患者中出现,发生率为分别32.3%(31/96)和20%(2/10)。33例恶性钙化乳腺疾病患者中,2例表现为散在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双侧乳腺出现的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96例成簇状钙化患者进行Le Gal簇状钙化分型显示Ⅰ型为7例(占7.29%),Ⅱ型为21例(占21.88%),Ⅲ为41例(占42.71%),Ⅳ型为17例(占17.70%),Ⅴ型为10例(占10.42%)。簇状钙化点LeGal分型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显示从Ⅰ~Ⅴ,乳腺癌所占的比率逐渐增高。恶性钙化乳腺疾病患者成簇状钙化的数目、每平方厘米微小钙化数目、每个成簇钙化总钙化点总数及钙化点的密度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的患者;乳腺癌在钙化颗粒的大小和密度分布不均匀患者中所占的比率较高。出现多簇钙化,成簇状钙化灶中钙化颗粒总数大于10个,成簇钙化中钙化颗粒密度不均匀,钙化分布分型为Le GalV型等4个影像学指标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是预测乳腺癌的独立因素。2例表现为散在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双侧乳腺弥漫出现的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对可能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各项临床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母乳喂养情况,月经状态,雌激素药物的使用,既往乳腺癌病史及乳腺癌及其他肿瘤家族史等临床因素均无差别。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较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偏高,年龄与恶性率可能存在一定联系,年老患者钙化点的恶性可能较年轻患者为高。
结论:乳腺内成簇钙化的数目、钙化颗粒的总数、密度均匀性及分布形态等钼靶X线特征,有助于临床检查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散在钙化通常出现在良性乳腺疾病中,但当双侧乳腺内均出现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时应警惕乳腺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