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使得具有高精度、高效制造技术的航空航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中航空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薄壁零件中,但由于其薄壁零件具有壁薄、刚性差、厚度时变、加工余量大等特点,加工过程易产生颤振,这不仅会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机床及刀具使用寿命,还会严重制约切削效率。因此,本文以铝合金7075-T6薄板件为例,对其铣削加工过程的颤振稳定性展开以下研究。首先,针对球头铣刀建立其铣削加工的瞬时未变形切削厚度模型,并考虑再生效应建立柔性工件系统的铣削动力学模型。然后,分析了影响薄板件铣削加工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薄板件刚性差、难加工的特点,在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全离散法对其分析求解,得到了相应的颤振稳定域预测图,实现了加工参数对稳定性影响的预测。同时,基于单自由度铣削动力学模型,采用全离散法与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工件动态特性(模态刚度、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颤振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较大的刚度、阻尼比和固有频率有利于切削过程的稳定,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其次,研究了铣削力系数与铣刀磨损量的关系,针对不同阶段铣刀磨损量,建立了相应的两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基于全离散法进行稳定性预测,分析了不同刀具磨损量对颤振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考虑加工过程壁厚的变化,研究了刀具磨损量对不同壁厚工件铣削过程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基于实验法对7075-T6薄板件进行铣削加工颤振稳定性研究,从而确立了铣削颤振非线性稳定性判据,并与全离散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此判据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可以指导铝合金工件球头铣削加工参数的优选,并对铣削颤振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