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各实验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肾衰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将4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爱西特为主,西医常蛋白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规治疗为低改善微循环,及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贫血等对症治疗,均以14天为1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q)等实验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结果: 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总有效率70%,但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有较好疗效。 2 治疗组对肾功能不全期及衰竭期有效率分别为80%,9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对肾功能不全期及衰竭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3 治疗组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有效率分别为90%、50%、0%与对照组(85.7%、5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脾肾气虚型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7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对脾肾气虚型疗效优于对照组。 4 治疗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对照组尿素氮、血肌酐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尿素氮,血肌酐效果优于对照组。 5 治疗组治疗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细胞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对血红细胞无影响。 6 治疗组治疗前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身倦乏力、浮肿、腰酸等较对照组明显,尤其表现在食欲减退及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表明中药灌肠对肾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 结论: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其各期Scr、BUN等指标,除偶有腹泻外,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