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特性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其中ZnO是一种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室温下能隙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目前光电子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对于纳米结构的ZnO来说,由于存在与表面缺陷相关可见光发射,阻碍了它在紫外发射器件上的应用。本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微乳液法合成了聚合物-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对ZnO光致发光的有效调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成功的制备了聚氧化乙烯-氧化锌(PEO-ZnO)纳米复合纤维,利用多种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分析。由于PEO和ZnO之间存在着弱相互作用力,使PEO可以钝化ZnO表面的悬挂键,降低样品的与表面缺陷相关的可见发光强度。研究还发现纺丝电压对样品的发光性质影响很大,随着纺丝电压的升高,PEO与ZnO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样品的紫外发光效率明显提高,半高宽逐渐减小,从而实现对样品发光性质的调控。 2.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制备了聚乙烯醇-氧化锌(PVA-ZnO)纳米复合纤维,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信息,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PVA和ZnO之间存在着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对ZnO的表面进行修饰,增强其与表面态相关的可见光发射,PVA-ZnO纳米复合纤维(直径300nm)的PL谱由三条覆盖了紫外和可见光区的谱带组成,该材料具有较强的白光发射特性。经过分析,给出了PVA-ZnO纳米复合纤维的发光机理解释。 3.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形成的微乳液作模板合成了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的氧化锌六角柱,并对样品进行表征。经过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的研究,给出了ZnO六角柱的形成机理。PVP分子吸附在ZnO六角柱的表面对其进行表面修饰,钝化掉ZnO表面的悬挂键。通过对样品的光致发光谱分析,PVP的存在可以明显淬灭ZnO的可见发光,大大提高其紫外发射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通信、军事、航天等领域的飞速发展,高性能、可充放的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高性能
以锆钛酸铅、钛酸钡陶瓷为代表的压电材料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展,现已广泛应用在医学、军事、工业、民用等众多方面。随着弛豫铁电单晶生长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成功制备出一批性质优异的铁电单晶,这为提高压电器件的性能提供了可能。目前,众多实验数据显示弛豫铁电单晶铌镁酸铅-钛酸铅(PMN-xPT)的压电系数d_(33)最大可达到2800pC/N,这一数值是普通陶瓷的四倍有余;而其电机耦合系数更是可以达到90%左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由于高效、洁净、输出功率稳定等优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由于一般工作温度较高,对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的要求非常高,限制其发展,在保持电池原有优势前提下,降低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就可以减少这些问题。在电池工作的过程中,阴极极化损失占到整个电池损失的50%,若能改善阴极的性能,提高阴极的能量效率,将会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改善。具有A2BO4结构的类钙钛矿氧化物拥有混合导电性,较高的氧扩散系数
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当前研究的重点,D-A型共聚物作为电池的电子给体材料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要进一步提高有机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D-A型共聚物活性层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是关键的一步。本论文以苯并二噻吩(BDT)为电子给体单元,苯并噻二唑(BT)类为电子受体单元作为D-A共聚体;用噻吩环作为π桥,构造出D-π-A(PBDT-DTBX,X=O、S、Se、Te)结构。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