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循环lncRNA H19对乳腺癌的潜在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中lncRNA H19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首先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初步检测H19在24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癌血浆中的表达情况,进而扩大样本验证H19在97例乳腺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浆H19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随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检测30例乳腺癌早期患者血浆中CEA、CA153表达水平,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中H19相对于传统标记物CEA和CA153对乳腺癌诊断价值及3项指标联合后诊断价值;最后采用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4位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浆中H19表达水平,以评价血浆中的H19对患者体内肿瘤动态监测情况。 结果: 1、H19在乳腺癌组织和血浆中表达增高(P均<0.05),且血浆中H19的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Ki-67不具有相关性。 2、血浆H19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AUC=0.81)明显高于乳腺癌传统标记物 CA153(AUC=0.66,P=0.014)和 CEA(AUC=0.52,P=0.003),且3项指标联合后诊断效能(AUC=0.84)高于H19单独检测。 3、乳腺癌患者术后10天血浆H19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06)。结论: 血浆高表达的H19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和临床监控的一个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第二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H1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1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乳腺癌初诊患者全血标本500例,健康对照组标本500例。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中国汉族人群中H19的标签SNP,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PCR-RFLP),检测筛选出的标签 SNP rs3741219、rs217727和 rs2107425并进行基因分型,然后利用Hardy-Weinberg定律进行平衡性检验,最后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各相关SNP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1、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与乳腺癌家族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OR=1.72,95%CI=1.20-2.47,P=0.004)。H19 rs217727TT基因型(校正OR=1.38,95%CI=1.06-2.21, P=0.01)和 rs2107425AA基因型(校正 OR=1.58,95%CI=1.12-2.19,P=0.02)可明显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2、H19 rs217727 CT+TT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明显与妊娠个数相关,妊娠个数>2时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OR=1.36,95% CI=0.87-1.99, P=0.04),且rs217727 CT+TT基因型与乳腺癌患者ER阳性相关;rs2107425 GA+AA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明显与流产个数相关,流产个数>2个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65,95%CI=1.12-3.26,P=0.02),然而rs2107425GA+AA基因型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具有相关性。 3、H19rs3741219T>C多态性位点T-C碱基的改变可能在H19上创建一个hsa-miR-1539 microRNA结合位点,从而获得miRNA与lncRNA间的相互作用功能。rs217727 C>T多态性位点C-T碱基的突变不影响H19 mRNA表达水平,但可能改变翻译效率,并导致H19结构的改变,影响H19的功能。 结论: 乳腺癌发病风险与乳腺癌家族史和生殖因素相关,且 H19 rs217727 C>T和rs2107425G>A多态性位点突变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此外,H19 rs217727C>T多态性位点的突变可能改变H19的结构,调控肿瘤的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