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青海教育考析(1912-1945年)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代化后发地区,青海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决定了教育演进之途异于常规。青海教育近代变迁的前后阶段两大主题交替进行:建省前的首要任务,是主体少数民族社会的教育,完成由传统的宗教教育向普通世俗学校教育的过渡;建省后,是建立起具有近代内涵的新学科教育体系。变迁内容,从普及普通学校教育,推广以“识字”为核心的学习,再到近代新学的分科制教学。这一过程中,马氏既要引入新学,又要坚守传统,宗教教育内容始终掺杂其中,宗教人士如影随形相伴于教育左右。整个民国时期,社会在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层面交叉互融,教育近代化主题与民族、国家认同等诸多问题交织并行,教育的地方性、时代性问题突出,变迁过程滞后。不同于内地社会在西学东渐中引入西方教育制度的近代转型过程。本论文一方面通过青海教育在民国时期的演化,分析其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过渡的过程、特点;另一方面尝试探究青海教育变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引领作用,如何促使“人”的结构转型。论文由绪论和正文组成。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了界定,交代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正文的基本构架和内容如下:第一章青海地区的传统教育:儒学为主的汉文化教育主要存在于东部农耕区的汉族社会;主体少数民族社会以蒙藏社会的寺院教育、穆斯林社会的经堂教育为代表,构成区域教育中浓郁的宗教特色。第二章少数民族教育兴起与青海地区教育向近代化的过渡期(1911—1928年):通过蒙藏社会、穆斯林社会在民国初年发生的变化,剖析地方传统的宗教教育如何开始从一统天下的局面中逐渐回归到宗教本质,以及地方主要经营者的作为在民族国家变迁中如何作用于地方教育。第三章青海建省后教育近代化体系的初步建成:整体上分析青海近代教育发展轨迹,并从近代化视角分析演化内容及其过程中的区域特征,考察民国时期青海社会变革大背景下青海近代化教育体系的成型。第四章昆仑中学——近代教育变迁中的区域成果:选取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立的昆仑中学(回中)为青海自主办学的个案,探究青海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地方社会如何因地制宜应对时代变革,少数民族社会教育独特的演进方式如何作用于地方社会的近代变迁。第五章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湟川中学——近代教育变迁中的特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在青海办学的过程,尽显地方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对教育的促进与羁绊,矛盾的演变中教育引领区域社会转型的作用得以发挥。
其他文献
介绍了4种气溶胶粒子运输模型,即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LPTM)、普通滑移通量模型(ODFM)、修正的滑移通量模型(MDFM)及被动标量组分输运模型(PSSTM)。在双区域实验室内分别用4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以及机械设备改朝换代的频率也逐渐增快,在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分析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的研究评估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进行,教师所采用教学方法的改变不断持续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开始逐渐摒弃对单一教学目标的片面追求,转而开始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对学生的学习
桐花是清明"节日"之花,清明时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中唐时期,桐花"自开还自落"、"纷纷开且落"与文人的落寞寡合、高士的自惬自洽
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依据学习者的多种特点和行为倾向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学习内容及导航功能,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为学习者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
车辆悬架系统设计中,弹簧减振器等主要元件的力学特性及其匹配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悬架系统结构、载荷和工况的多变性,使得基于物理样机的设计方法难以适应日益严
汽车发动机结构复杂,装配精密,电气电控部分众多。要使发动机能够长期在比较好的状况下工作,需要在使用和保养方面给予足够的注意。
提出了一种适宜极端热湿气候区岛礁环境资源特点的独立光伏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并分析了原理和系统的流程。以1 000kW冷负荷为模块,建立了系统各部分的数学物理模型。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