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与意义胃乃安胶囊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广东省名牌产品,源自广东省名老中医梁乃津的经验方,由黄芪、三七、红参、人工牛黄、珍珠层粉组成,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慢性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黏膜损伤性疾病临床效果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原制备工艺黄芪水煎,三七、红参粉碎,使到临床单次服用量大(1号胶囊,每次4粒),不利于患者服用,此外,制剂的药效学和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工作有待深入,为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消费者对中成药产品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产品的现代先进生产技术更新和升级,有对胃乃安胶囊进行二次开发的现实必要性。鉴于珍珠层粉、人工牛黄为粉末状,不宜直接提取,本论文将胃乃安胶囊主要组成药物黄芪、三七、红参作为一个研究整体,研究提取分离新工艺,及其新工艺制剂(即胃乃安新制剂)抗胃黏膜损伤的多胺、自由基作用机制,为胃乃安胶囊二次开发提供新的提取分离工艺方案及其药理学科学依据。本论文以保持原处方不变前提下(即黄芪、三七、红参,按756:76:25原处方比例组成,简称“三药”,下同)进行“三药”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及新制剂的抗胃黏膜损伤机制探讨为研究内容,药效导向下,综合评价化学成分收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皂苷、黄酮、多糖类)、干膏得率和总固体去除率进行提取溶媒筛选、提取工艺优化、优化三种分离工艺(醇沉、树脂吸附、膜分离)参数、优选一种分离工艺、中试研究综合评价提取分离工艺,以提升工艺科技含量、降低临床服用量;在此基础上,观察胃乃安新制剂抗胃黏膜损伤的药效作用及对多胺、自由基的作用机制,探明新制剂的作用机制,以更科学地指导新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1.以盐酸乙醇急性胃溃疡模型考察“三药”水煎提取和70%乙醇提取,筛选提取溶媒。2.以化学成分收率、干膏得率为指标,对提取时间、溶媒比单因素分析后,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筛选提取时间、溶媒比、提取次数三因素的最佳水平;进一步对提取次数优化考察,确定工艺参数;盐酸乙醇急性胃溃疡模型和冰乙酸致慢性胃溃疡模型比较新提取工艺制剂(新提取工艺模拟胃乃安液)与胃乃安胶囊的药效,考察工艺的有效性。3.盐酸乙醇急性胃溃疡模型导向下,以化学成分收率、总固体去除率为指标分别优化醇沉、膜分离、树脂吸附工艺参数,放大实验水平并在多种药效模型及工艺经济成本估算结果下平行筛选三种分离工艺。4.以化学成分收率、总固体去除率、膜通量为指标,进行两批次的中试研究考察提取、分离工艺稳定性,以干固物减少率为指标考察提取分离工艺比原工艺的优越性,并以盐酸乙醇急性胃溃疡、消炎痛致急性胃溃疡和NaOH致急性胃损伤为模型进行胃乃安新制剂的药效实验,考察提取分离工艺的有效性。5.选用“三药”的第二批中试研究浸膏按原处方配比加入珍珠层粉、人工牛黄配制胃乃安新制剂,以碘乙酰胺致慢性胃炎、水浸束缚致应激性胃溃疡为模型,在肉眼大体观察、病理镜下、透射电镜三种水平从宏观到微观对胃乃安新制剂抗胃黏膜损伤的药效作用进行评价,检测胃组织多胺、自由基水平,分析多胺与自由基的相关性,以揭示多胺、自由基在胃黏膜损伤发病的作用与意义。结果1.“三药”混合水提液溃疡抑制率(44.28%)高于“三药”醇提液(33.86%)。2.以6、8、10倍溶媒比水平和1.5h、2h、2.5h提取时间水平保证化学成分收率较高;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选取6倍溶媒比、1.5h、3次提取为较优方案;提取次数优化考察表明,第三次提取综合评分权重为15.72%;比较混合提取和单提再混合的药效,混合提取液溃疡抑制率(36.92%)高于单提再混合液(30.70%);新提取工艺用时比原工艺减少2h;新提取工艺制剂对盐酸乙醇急性胃溃疡模型溃疡抑制率(76.77%)高于胃乃安胶囊(65.19%),对慢性胃溃疡模型溃疡抑制率(84.22%)、溃疡愈合率(66.67%)高于胃乃安胶囊(44.03%、44.44%)。3.以生药量0.857g/mL原液进行50%醇沉,上清液化学成分收率、总固体去除率较高,溃疡抑制率达80.74%;膜分离优化方案为”三药”水煎合提的药液过400目筛后直接过200nm的陶瓷膜在频率(41.45HZ)、2.0bar压力(即进膜压力2.5bar,出膜压力1.5bar)、膜通量(65 gcm2-h)、料液温度(25-50℃)下进行透析;膜分离的化学成分收率、总固体去除率和药效结果综合评分(61.75)高于醇沉(58.15);膜分离工艺经济成本评分(24.13)与醇沉(25.20)接近,高于树脂吸附(13.14)。4.两批次中试研究的膜通量变化趋势一致性好,干膏得率接近(23.44%、23.19%),化学成分收率整体水平平行性好,干固物减少率较近(28.01%、26.74%);第二批中试胃乃安新制剂盐酸乙醇急性胃溃疡的溃疡抑制率(82.42%)、消炎痛致急性胃溃疡的溃疡抑制率(81.72%)、NaOH致急性胃损伤的损伤抑制率(75.17%),均高于胃乃安胶囊的抑制率。5.肉眼大体观察、病理镜下评价胃乃安新制剂对慢性胃炎、应激性胃溃疡的损伤评分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透射电镜下,新制剂高剂量逆转胃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新制剂高剂量组SOD活性提升(P<0.05与模型组比),降低MDA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胃组织多胺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慢性胃炎模型SOD与腐胺、精脒的相关性较大(P<0.05),而MDA与腐胺、精脒、精胺无相关性;应激性胃溃疡多胺与MDA、SOD无相关性。结论1.确立了胃乃安新制剂“三药”(黄芪、三七、红参)提取分离工艺,与原工艺比较,新提取分离工艺的稳定性良好,节能省时,临床服用量降低,疗效增强,开发价值较大,结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适于胃乃安生产使用。2.胃乃安新制剂抗胃黏膜损伤效果好,创新性地展示了促进多胺合成、降低自由基水平可能是其保护胃黏膜作用机制之一;慢性胃炎模型多胺可能通过提高SOD活性清除MDA,而应激性胃溃疡模型的自由基与多胺相关性不大,提示不同模型的病理机制不同,自由基、多胺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不同。3.本研究是在保持原处方不变前提下,从实验室筛选到中试研究再到作用机制初步探明,研究较为合理、系统化,方法学上具备一定创新性,研究结果具备现实指导意义,为新制剂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为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