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几率高达40%,一般常发生在术后1周~2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的近期存活、长期预后有较严重的影响;通过检测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水平变化与血肌酐的相关性,并结合部分肾组织活检病例,探讨尿MCP-1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表达。 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02月间在我院肾病移植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7、14、21、28、45、60天采样,依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制定的移植肾排斥反应标准,对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临床症状后增加采样1次,确诊急性排斥反应并冲击治疗后4天再次采样。同期选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10人为对照组,对留取尿样进行检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法等方法检测尿MCP-1及相关指标。所收集数据使用SPSS12.0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实验结束后对所有人的尿MCP-1水平进行总结,并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结果分别入组,其中对照组10例,研究1组42例,研究2组20例。 2.对照组尿液中MCP-1的水平平均为(409.2±2.0)pg/ml,血肌酐:(79.2±2.2)u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94.0±5.1)ml/min。 3.研究1组患者尿液中MCP-1的水平平均为(412.1±2.7)pg/ml,血肌酐:(87.0±1.6)u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96.1±4.3)ml/min。 4.研究2组患者尿液中MCP-1的水平平均为(1177.3±90.2)pg/ml,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血肌酐:(844.4±5.0)umol/L。 5.研究2组患者治疗前尿液中MCP-1的平均水平为(1177.3±90.2)pg/ml,远高于对照组(409.2±2.0)pg/ml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2组患者经强化治疗后为(427.58±16.4pg/ml)有显著差异(P<0.01),17例临床症状缓解、辅助检查恢复正常,3例无效。 5.1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14例:治愈11例,治疗前尿液中MCP-1的平均水平为(1169.9±11.3)pg/ml,治疗后第4天尿液中MCP-l的平均水平即下降为(411.1±2.5)pg/ml,治疗前、后尿液中MCP-l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无效者3例,治疗前尿液中MCP-1的水平为(1165.6±21.3)pg/ml,治疗后第4天尿液中MCP-l的水平为(1162.2±18.5)pg/ml,治疗前、后尿液中MCP-l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5.2应用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lymphocyticglobulin,ALG)进行强化治疗6例:治疗前尿液中MCP-1的水平为(1211.4±14.2)pg/ml,在治疗后第4天尿液中MCP-l的水平为(478.3±26.5)pg/ml,治疗前、后尿液中MCP-l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MCP-1的水平比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5.3肾穿刺活检8例:肾脏病理提示均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尿MCP-1水平(1261.6±13.1)pg/ml,与研究2组治疗前尿MCP-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的患者与正常人尿液中MCP-1水平相近; 2.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者尿液中MCP-1水平远高于正常人及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患者,可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肾小球病变,对早期无创性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强化治疗后治愈者尿MCP-1水平接近正常人,无效者尿MCP-1水平远高于正常人,提示此指标对于监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3.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时尿MCP-1水平与肾脏病理损伤可能存在相关性,因行肾穿刺活检病例较少,且治疗后未重复肾活检,对尿MCP-1水平与治疗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