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辞格的多角度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拟的定义、分类、区别性特征作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同时,从词汇、语用、语义的角度来审视比拟辞格;本文的重点更是将比拟置于认知的框架内加以观照,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比拟辞格的生成过程,特别是在隐喻视野下,比拟的生成机制、认知主体在比拟生成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语境对比拟辞格产生的影响。全文主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学者们给比拟辞格所下的定义以及所作的分类。从陈望道先生对比拟辞格所下的定义生发开来,简要概括了陈望道先生给比拟辞格正式命名所取得的积极意义,以及众学者对陈望道先生所下定义的讨论;从辞格的内外两个角度介绍学者们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第二部分介绍了比拟辞格三要素——本体、拟体、拟词的特点以及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比拟辞格区别性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比拟与其他相关辞格——比喻、移就、拈连之间的区别。第三部分从词汇、语用和语义的角度探讨比拟辞格。比拟辞格对词汇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比拟辞格可以成为一种构词方式造出新词;另一方面,一些多义词中,有些义项是由词的比拟用法在长期使用中凝固下来而形成的,也就是词的比拟义,比拟义可以作为多义词派生义的一种。比拟辞格在实际运用中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并且这种违反是说话人故意的,说话人故意不遵守合作原则而让听话人越过话语的表面意义去推导其中的会话含义。从语义角度看,比拟辞格的表层语言形式和深层语义之间发生了偏离,接受者要想理解比拟辞格,就要通过比拟辞格本体和拟体之间的相似性来探寻深层语义。第四部分从认知的角度探讨比拟辞格的生成机制。首先是从认知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含义中生发开来,用认知学的相关概念证明,比拟辞格是可以置于认知的框架中来研究的。其次,分析在隐喻思维的作用下,比拟辞格的始源域和目标域是如何实现映射从而构成比拟辞格。比拟辞格的两个认知域根据相似性实现映射;而这种相似性又是通过认知主体经过无意加工、经验加工、相似联想和创造性想象以及移情发现、确立和创造的。同时,经过对认知主体的心理机制作用分析,发现比拟辞格和比喻辞格、移就辞格都是同源辞格。最后,分析了语境在比拟辞格两个认知域之间实现映射时的作用,一方面它限制了比拟辞格认知域和相似性的选择;另一方面,语境对比拟辞格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五部分总结全文。本文以比拟辞格为研究对象,从词汇、语用、语义、认知等多角度来分析解读。一般研究比拟辞格都只是侧重于研究某一点,缺乏多维的视角,本文从各角度审视,尝试解决比拟辞格中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对比拟辞格更进一步的科学化、系统化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BL与PBL联合教学法在骨科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8月来我院骨科实习的60名实习生,按照实习报道的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
"MKT理论"指向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MKT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成分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以MKT视角认识、分析教学过程,可以让教师
步入信息时代之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影响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上办公、网上阅读、网上购物、网上创业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网络也成了人们
为筛选口蹄疫病毒表位抗原,使用Symphony 12通道多肽合成仪,采用Fmoc固相合成原理,合成5条O型FMDV抗原表位肽。Quattro Micro液-质联用仪分析多肽分子的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
在“适应策略”的指引下,明末清初入华耶稣会士诉诸古儒之经典与自然理性的“学术传教”方式极大地弱化了西学的异质性,并为他们赢得了“西儒"的身份认同。以“格物穷理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