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波前像差仪在眼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年龄—像差—视功能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现在,我们对人眼屈光性能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低阶像差即离焦和规则散光,更多影响到人眼视功能的高阶像差(High OrderAberration,HOA)也可被测量并加以分析。 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是评价日常视功能的指标之一,它是Snellen视力表的延伸,同时在更广的范围定量描述了人眼的形觉功能,理论上应与实际情况更吻合,可更好地了解正常人眼和人工晶体眼的视功能状况。 当代白内障手术日趋完美,已由以往的复明手术逐渐过渡为屈光手术,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们始终无法超越“上帝”,后天的人工晶状体在许多方面仍不能取代人眼先天的自然晶状体。因而,了解晶状体源性像差的特点及其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与其他屈光介质源性像差的相互作用,可为人工晶体的个体化设计,白内障术后患者像差的减少,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第一部分正常人眼的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初步研究。第二部分人工晶体眼的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