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12月,其外汇储备余额高达15282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而且也给我国的储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学术界争锋甚烈,但细察争议,大多“打转”在诸如储汇规模、引汇来源(引资与创汇)和持汇结构等单一层面,既未切换到外汇储备的运用策略(包括间接用汇与直接用汇)层面,更未上升到外汇储备效度优化这一全新视角去分析。笔者认为,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的背景下,应该基于“视角多元但需综合一体”的总思路来对外汇储备及其效度优化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而非停留在某一方面(如规模或结构等)。2007年初笔者曾在《宁夏社会科学》上发表《我国外汇储备:效用最优化及其运用策略》一文,在国内学术界首次对外汇储备效度优化及其路径进行探索——本毕业论文便是在前期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研究所得到的阶段性成果。针对目前国内外外汇储备理论的片面性,本文首先由对效用的思考提出外汇储备效度优化的概念,并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确定其内涵与外延,并给出外汇储备效度优化的刻画思路;接着在对传统外汇储备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和总体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外汇储备效度优化的四个要素:来源、结构、规模和运用——这四个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共同影响着外汇储备效度优化问题;然后基于对几种与外汇储备效度优化问题相关研究方法所做的比较,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并分别探讨各个影响因素的效度优化及其路径指向问题。换言之,本文从外汇储备来源、规模、结构、运用的效度优化视角分别展开分析,继之给出各自相应的路径对策。本文最后,通过对外汇储备效度优化研究理论的归纳与总结,提炼出本文的基本结论,并指出全文的创新之处及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