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蔡万植作品语言风格对比研究——以《四世同堂》《浊流》为例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文化交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文化、思想、宗教等各个方面来看,两国相互影响,在文化亲缘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并且以文化方面突出。两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也具有多方面的相似点。风格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总体特点,它包括作者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社会历史、民族文化、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作家修养等因素决定着作家的语言风格。作为上世纪在两国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老舍和蔡万植将两国相似的社会现实生活融入在了各自的作品里,这使两位作家的作品具备了可比性和比较价值。本论文通过对老舍的《四世同堂》与蔡万植的《浊流》比较分析,总结出两位作家的作品语言风格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其他文献
中国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文字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的,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经历了艰苦创制——实验推行——几度修改“完善”,却导致最终被否定和终止使用的
双语是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在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或多语十分典型。随着商业流通的扩大、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族际通婚的增多,特别是在国家
孙锦标先生的《通俗常言疏证》一书,是一部方言俗语词专著,全书以溯源为主,辑录、考证了5595条方言俗语词。《通俗常言疏证》在俗语专著中以“旁征博引,搜罗殆尽”的特点而著称于
纳家户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杨和镇的一个回族聚居村,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作为一个典型的回族社区,其语言学、民族学价值在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纳家户回民使用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