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帕利哌酮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临床治疗对患者血清泌乳素、糖脂质代谢的影响,总结帕利哌酮的临床合理用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唐山市第五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治疗组(对照组)和帕利哌酮治疗组(观察组),每组6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SAPS量表、SANS量表、PANSS量表、SDSS量表与CGI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及社会功能的评估,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开展血清泌乳素与糖脂代谢指标检验。检测观察组患者的血药浓度,确定帕利哌酮的合理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PANSS评分为(64.2±11.7)分,治疗2周为(56.3±9.8)分,治疗4周为(53.6±9.5)分,治疗8周为(46.8±8.4)分,不仅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治疗1周SAPS评分为(13.5±3.1)分,治疗2周为(11.2±3.1)分,治疗4周为(10.3±2.5)分,治疗8周为(8.6±1.9)分;治疗1周的SANS评分为(17.5±6.5)分,治疗2周为(14.6±5.2)分,治疗4周为(14.5±4.7)分,治疗8周为(13.2±4.7)分,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应用帕利哌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1周的CGI评分为(3.5±0.7)分,治疗2周为(3.2±0.6)分,治疗4周为(2.9±0.6)分,治疗8周为(2.1±0.7)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比较两组患者的头晕、乏力、嗜睡、失眠、静坐不能及心动过速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8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泌乳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帕利哌酮的患者其血清泌乳素治疗2周时为(36.4±18.2)μg/L,治疗4周为(35.7±17.9)μg/L,治疗8周为(35.8±17.5)μg/L,均显著低于利培酮治疗患者;且该组患者治疗8周的空腹血糖为(5.1±1.2)mmol/L,甘油三酯为(1.5±0.3)mmol/L,均显著低于利培酮治疗患者。每组患者治疗后的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剂量的不断增加,血药浓度持续上升,其用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帕利哌酮缓释片的临床合理剂量是5.3mg--13.7mg/天。结论帕利哌酮不仅能够良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且对其血清泌乳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影响也比较小,用药安全性较高,患者的血药浓度与其用药剂量呈正相关关系。帕利哌酮缓释片的临床合理剂量是5.3mg--13.7mg/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