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的氮磷养分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经济林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因缺乏管理、过度开发使得我国经济林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问题严重。稻田的养分流失和经济林的土壤侵蚀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控制养分的投入和地表径流的流失是降低氮磷污染负荷的重要手段。本论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施用包膜尿素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和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通过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地管理方式下对板栗林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双季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施肥处理CM(N)和氮高效施肥处理CM(-N)籽粒产量、地上部氮磷积累量均与常规施肥处理FP无显著差异。晚稻高产高效施肥处理CM(N)和氮高效施肥处理CM(-N)氮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FP。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保证早晚稻的籽粒产量并提高晚稻和年际的化肥氮表观利用率。2)单季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氮肥30%和磷肥40%的优化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2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处理(T4)籽粒产量与地上部氮积累量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T1);有机肥氮替代化肥处理(T4)地表径流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态氮、总磷和无机磷浓度及流失量显著低于习惯施肥处理(T1),各处理间总径流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稻田径流中氮磷流失量的减少主要是通过降低径流水中各形态氮磷元素的浓度实现。3)单季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测土配方施肥(包膜尿素T4)籽粒产量和地上部氮磷总积累量与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地表径流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态氮、总磷和无机磷浓度及流失量显著低于习惯施肥处理(T1),各处理间总径流水量差异不显著。说明优化测土配方施肥(包膜尿素T4)可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并减少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量,主要通过降低稻田地表径流水中各形态氮磷元素的浓度来实现。4)两个单季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地表径流水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与土壤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稻生长后期地表径流水中总磷、无机磷浓度与土壤总磷、无机磷含量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水稻地表径流水中氮磷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水溶性氮磷,并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减少单次肥料的投入量或施用缓释肥料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水溶性氮磷元素含量,从而减少其随地表径流流失的风险。6)板栗径流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配植水竹条处理(T3、T4和T5)总径流水量和总泥沙量均显著低于习惯施肥处理(T1)。T1、T3和T4处理的径流水中总氮、铵态氮浓度及泥沙中全氮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T4处理径流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态氮、总磷、无机磷流失量以及泥沙中氮磷流失量显著低于习惯施肥处理T1,这主要是由于降低了径流水量和泥沙量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