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上各个国家纷纷加入一个或多个国际经济组织,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企图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求得自身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在不断推进,区域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完善。理论界涌现出了一批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开发、跨境经济合作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论断。 图们江流域地处东北亚中、朝、俄三国交界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当前发展实际来看,尽管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区域内各国制度、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由于其极大的发展潜力、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相互间互补的要素分布,图们江次区域跨境经济合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开发图们江地区的意见开始至今已过去近25个年头。尽管国际社会各界都对其开发实践做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和计划。但从其运行实践来看,大部分规划开发似乎还一直停留在计划、口号的阶段,推进实施的进度非常缓慢。 与图们江次区域跨境经济合作类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下称“GMS合作”)在相似的背景下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源在于其合作的基础、开发的层次、领域以及策略的选择都比较恰当。从国内外学者对GMS合作的分析可以得出一系列关于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的宝贵经验。 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图们江次区域跨经济合作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图们江次区域和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异同,剖析促进GMS合作的特点与优势和制约图们江次区域跨境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因素,来为图们江次区域跨境经济合作提供合理化建议。文章分析了图们江地区经济合作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同时指出了GMS合作在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为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建议。 我国积极推进图们江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开发项目。结合国内图们江地区的发展实际,中央政府和吉林省政府在政策和发展规划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先后通过了《关于建设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的意见》、“建设东北边境经济带的决定”,并在珲春建立了中国(珲春)自由贸易示范区,不断加强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力支持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从地理分布上看,东北边境经济带发展的区域条件比较优越,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区域内各地的资源优势缺乏有效的整合。对此,本文试图论述南起大连,北至黑龙江,并连接G201的发展构想,通过发展“五个三”来构造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在内的狭长经济带。并尝试推进区域协调机制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发展,为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保证。 文章首先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分析和阐述了区域经济合作理论范畴,界定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引入了区域公共管理理论。紧接着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视角,分析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最新的领域进展情况。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第五章重点分析了GMS合作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教训。第六章则阐述了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开发建议及展望,阐述分析了完善图们江跨经济合作机制、发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窗口作用、依托长吉图先导区建设的横向拉动等政策建议以及对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的发展展望。 本文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发挥珲春国际贸易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域内“五个三”的作用,把黑龙江的绥芬河--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吉林省的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带和辽宁的沿海经济带三个重要的经济带连接起来,整合支撑起横向经济带的发展。以此推动图们江次区域跨境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