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高速的经济增长导致严重的能源耗竭与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效应尤为突出。作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非常重视环境、气候等问题,分析中国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旨在丰富不同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差异以及对环境保护的研究,进而为管理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咨询和参考。在梳理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测算出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6年的碳排放,先对中国及区域碳排放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引用脱钩模型研究全国及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程度,探究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再运用泰尔指数模型进行碳排放区域差异趋势的研究,比较中国和三大经济区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技术革新相似性程度的差异,以及各区域内、区域间的差异情况;最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空间相关性角度分析各地区碳排放的集聚情况,探究高碳排放集聚区域和低碳排放集聚区域的属性特征,进而研究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各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东部和中部地区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比重较大,但低碳经济发展速度排序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东部地区碳排放受到人口因素影响最大,中部地区2013年之前碳排放更多受经济因素影响,随后更多受到人口因素影响,而西部地区碳排放受经济因素影响最大。第三,部分省份具有相同的碳排放发展趋势,从整体上导致东部地区碳排放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碳排放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人口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资源税收强度对中国整体碳排放影响显著,而三大经济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效果表现不一致,说明不同区域影响因素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