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源污染条件下二氧化氯预氧化对藻类及生成物控制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富营养化水体常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暴发水华。以水库型为水源水厂往往受到水华问题的困扰,原水中高浓度藻类会影响混凝效果,并造成滤池堵塞、过滤周期缩短、出水藻毒素和藻类消毒副产物含量升高及出水水质无法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藻源污染的水厂同时去除藻密度、藻毒素及藻类副产物这一需求,构建了C1O2预氧化除藻装置,研究了C102预氧化对于铜绿微囊藻的杀灭效果及对胞内外有机物的影响规律;同时考察了C102对微囊藻毒素及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预氧化的运行参数,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对藻源污染的水厂的安全供水提供技术保障。C1O2预氧化对铜绿微囊藻预氧化实验表明,初始藻密度为3.5×105个/mL条件下,C102较合理的投加量约为0.5 mg/L,预氧化时间为10 min左右,过低投量无法去除藻细胞,过高投量会造成藻细胞破裂,同时,酸性及中性条件下除藻效果明显优于碱性。C102预氧化对藻细胞内外有机物含量影响实验得出,高浓度C102条件下会造成细胞破裂,使胞内有机物释放并被降解。胞内有机物中以氨基酸、蛋白质及富里酸为代表的Ⅰ区、Ⅱ区及Ⅲ区物质在释放至胞外后立刻被C102氧化为无生物性的类腐殖质。C102对微囊藻毒素及消毒副产物的实验表明,随C102投量的增加,胞外MC-LR含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胞内MC-LR持续下降;预氧化时间影响表现为,胞外MC-LR含量呈现先上升,之后略微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趋势,胞内MC-LR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基本不变;两者的胞内MC-LR去除率都与叶绿素a去除率有一定相关性。在C102预氧化除藻实验中,产生的氯酸盐含量大约为亚氯酸盐含量的20~25%,两者呈现极大相性。响应面法优化C102预氧化的运行参数实验得到优化后的预氧化条件为C102投加量为0.44 mg/L,反应时间为12 min,pH为7.13,此时达到较好的除藻率90.98%,较低的氯酸盐含量0.41 mg/L,但藻毒素含量仍然较高。通过“UV-LED+预沉淀+C102预氧化”预处理工艺,可以达到同时控制藻类、藻毒素和藻类消毒副产物的目的。
其他文献
10年前,文山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起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砥砺风雨,矢志不渝。
国内城市地铁施工建设规模庞大,作为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方法,盾构施工因为其高效、安全,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不断的得到业界和地铁建设各方的认可。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城市地铁建设最为重要和普及的城市地下隧道施工方式之一。城市地铁施工中的盾构施工具有工期紧张,施工复杂,造价昂贵的特点。作为制约地铁工期的关键施工项目,盾构施工往往很难按计划工期完成。一方面,存在客观的不成熟施工条件或外
基于自己在实践中对传统粗陶材料的认识与探索,并通过与本校化学院的老师与同学组成研究团队,科学合理分工,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对两百多份各类实验材料的测定与整理工作。对改良后的不同颗粒度的清水河粗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釉色实验,将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长石材料制备为化妆土和釉子后,在我的雕塑上进行了装饰运用,用鄂尔多斯恩格贝地区沙材料创新性地开发为坯料并进行了厚度为一公分的印坯实验。通过以上三项实践得到了第一
研究了水胶比、硅灰与磨细矿渣粉对由水泥浆体自干燥效应引起的自身相对湿度(autogenous relative humidity,ARH)变化与自收缩(autogenous shrinkage,AS)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通常在设计中运用计算机对图形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卓越计划”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出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方法。围绕机械原理课程中连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分析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等方面对教学
<正> 权威调查表明,由于学习压力大,60%以上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睡眠不足,考前紧张失眠,考试发挥失常。这让很多学生信心不足,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
工程建设的需求促进了混凝土行业快速发展,2019年混凝土产量突破24亿立方米,并保持年产量2%-3%的增速。放眼全国,优质的天然砂石基本枯竭,环保的压力不断增大。将建筑垃圾替代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既可以缓解天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又重新利用了废弃物,避免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危害。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将重点聚焦于为再生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有关环境影响的评价及标准尚显不足。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