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奇幻文学一直是受到众多读者喜欢的文学体裁。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风靡世界的奇幻文学名著也进入到中国读者的视野之中,并受到喜爱。如英国作家J·R·R·托尔金的《魔戒》系列,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如今随着奇幻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在全世界的大热,西方奇幻文学在中国又重新焕发生机,但是,西方奇幻文学中文译本的翻译质量却不容乐观。从《魔戒》三部曲中文译本的更迭状况,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奇幻文学翻译还存在许多问题。 自2001年同名电影的上映和《魔戒》原著小说的热卖以来,国内对于《魔戒》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是大都着眼于故事的主题、情节及其所暗含的意义。针对《魔戒》中文版的译介和不同中文译本对比方面的研究还是很有限。而经常被用于译介和译本分析研究的勒菲弗尔的改写操纵理论、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涉及到文本分析的目的论,这些理论完全也可以拿来研究《魔戒》甚至其他奇幻文学的译介和译本对比分析。 本文拟从勒菲弗尔的“改写操纵”理论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角度出发,指出《魔戒》三部曲在中国得以译介和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为:1)出版社控制了《魔戒》中文版的出版时间,使之在最佳时机面世。2)《魔戒》同名电影的成功是导致小说在出版初期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魔戒》的两个中文译本(限于篇幅和大陆版三部曲的多译者原因,本文只选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做比较研究),即台湾联经出版社朱学恒的译本和译林出版社丁棣的译本,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分析两个译本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手法的异同,探究并指出两个译本在中文读者中境遇迥异的原因,得出结论是:丁棣的译本之所以在市场之争中败给了朱学恒的译本,主要是因为由于丁棣对奇幻文学题材的生疏,导致其在翻译过程中没能体现出原文的“奇幻色彩”,没有达到译本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魔戒》这部具有代表性的奇幻文学中文译本的分析对比,找出奇幻文学翻译所适用的翻译策略,为西方奇幻文学翻译研究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