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临床治疗中,正畸医师主要是通过托槽将力加在牙齿上,从而实现牙齿的移动,因此,托槽的粘结强度在正畸治疗中非常关键。托槽的粘结强度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常用的两种不同底板形态金属托槽在粘结后不同时间承载的剪切力,分析不同力加载时间对这两种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金属托槽:底板为网底(天美公司,长沙)和微蚀刻底(天美公司,长沙);粘结剂为正畸非调拌型化学固化粘结剂(3M公司,美国)。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120颗,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颗。A1组到A6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B1组到B6组粘结金属微蚀刻底托槽。所有托槽按使用说明粘结。A1与B1组,A2与B2组,A3与B3组,A4与B4组,A5与B5组,A6与B6组分别在粘结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24小时用万能测力机测得托槽的抗剪切力,根据托槽的底板面积,计算出抗剪切强度。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托槽脱落后,对牙釉质表面的残余粘结剂采用粘结剂残留指数(ARI)进行评价,评价规则为,0分:牙面上无残留粘结剂;1分:牙面上有粘结剂残留,但不到粘结面积的一半;2分:牙面上有粘结剂残留,但大于粘结面积的一半;3分:所有粘结剂残留在牙面上,且粘结剂表面有托槽底板的压痕。对未进行过粘结的网底和微蚀刻底金属托槽底板进行电镜扫描,比较其差异;托槽脱落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托槽底板形态,对相同时间组的托槽底板进行比较。结果:1)粘结后5分钟得到最小抗剪切强度,A组为9.12MPa,B组为8.18MPa。粘结后24小时得到最大抗剪切强度,A组为17.32MPa,B组为14.94MPa。2)在托槽粘结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随着粘结时间的延长,抗剪切强度逐渐增大,两种托槽组内抗剪切强度无显著差异,两种托槽组间抗剪切强度有显著差异;在粘接后24小时,抗剪切强度达到最大,两种托槽组内及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3)托槽脱落后,各组ARI计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4)粘结前及粘结后,两种托槽底板在扫描电镜下的形貌差异明显。结论:1)两种金属托槽的粘结强度均满足临床需要。2)在使用3M非调拌型化学固化粘结剂时,临床医师可以在在托槽粘结后5分钟进行力的加载。3)托槽的底板形态对托槽的粘结强度有显著影响,金属网底托槽更适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