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本研究进行了水稻品种(材料)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的鉴定;对抗性品种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对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进行了构建,主要结果如下:
1.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优质稻品种资源(材料)426份中发现有抗褐飞虱的品种(材料)70份;抗白背飞虱的的品种(材料)38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1份,抗褐飞虱兼中抗白背飞虱3份,中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3份,中抗褐飞虱兼中抗白背飞虱11份,分别占抗性材料总数的16.4%、8.9%、0.2%、0.7%、0.7%、2.6%。
2.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水稻品种(材料)123份中发现有抗白背飞虱的品种(材料)123份,其中表现高抗的有2份,表现为抗的有32份和表现为中抗的有89份,它们分别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63%,26.02%和72.36%。
3.通过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兼抗白背飞虱的123份品种(材料)进行田间种植发现,适合用于早稻栽培的品种资源有65份,适用于晚稻栽培的适合用于晚稻栽培的品种资源有105份。适合早稻种植的65个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分蘖力为8.1-20.5;始穗期在81-117d之间,抽穗期出现在84-119d之间;齐穗期需要87-122d;生育期需115-142d;株高在74.8-148.4cm之间;有效穗在7.7-18.0个之间;穗粒数为62.2-190.5粒;结实率在7.5%-88.2%之间;千粒重在19.4g-30.4g。适合晚稻种植105个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分蘖力为9.0-43.0;始穗期在71-107d之间;抽穗期73d-110d之间;齐穗期在75d-112d之间;生育期需要时间为105-143d;株高为81.3-188.0cm;有效穗8.0-54.0个;穗粒数61.7-224.0粒;结实率达到35.8%-89.0%;千粒重达到17.6-27.4g。表明水稻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兼抗白背飞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具有很大差异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根据育种目标而选择利用。
4.本研究首次应用“核心种质”的概念和方法建立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兼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分析结果表明,早稻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由22个品种组成,晚稻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由28个品种组成。通过对核心种质和总样品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6个特征值、多样性指数、标准差符合率、均值符合率进行比较,核心种质基本代表了总样品的遗传变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