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结合莱考夫&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利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韩国语和汉语"(?)/风"的隐喻意义,旨在揭示韩中两种语言中"(?)/风"隐喻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为韩国语和汉语的外国学习者提供帮助并为韩中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资料。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或修饰的手段,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隐喻。现代隐喻现象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哪里有语言,哪里就有隐喻,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隐喻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人类通过隐喻认知事物的过程,可以归纳为"认知-隐喻-认知"的过程。首先,人类对生活中容易感知的事物进行认知,然后将其获得的经验通过隐喻映射到与已认知事物有着相似特征的陌生事物上,从而达到对新事物的认知。近几年,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关于身体部位和空间维度词的隐喻研究,但对自然现象的隐喻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而且不同的语言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及语言表达并不相同。所以本文以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风"为研究对象,结合莱克夫的隐喻理论,对韩国语和汉语关于"(?)/风"的各种概念隐喻进行归类、对比分析,梳理出韩中关于"(?)/风"的共有隐喻和特有隐喻。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范围和方法。第二章先介绍了论文的理论背景,然后分别整理了 "(?)/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几部工具书里的义项,并对这些义项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韩中"(?)/风"义项的异同点,要搞清楚"(?)/风"的概念隐喻,必须弄清楚其义项。第三章就第二章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韩中两种语言里都存在的关于""(?)/风"的概念隐喻和韩中语言里特有的关于"(?)/风"的概念隐喻。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讨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