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媒体传播格局,传统主流媒体因传播渠道失灵和用户大量流失而“跌落神坛”,不仅面临生存危机,更是逐渐在舆论场中失去主动权,直接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稳定。这样的背景下,媒体融合改革势在必行。在国家顶层设计构想中,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改革触及最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重构融合传播体系,更要成为主流媒体基层舆论阵地、基层服务平台和基层治理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出一年的时间节点上,笔者立足于顶层设计的目标要求,以先行先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鹤峰县为样本,全面研究县级融媒体改革实践,调查其传播体系重构进度,掌握基层舆论阵地、服务平台、治理平台的建设现状及效应,挖掘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当下,“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等单一指标无法全面评估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效果。本研究参考“使用与满足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和“二次传播理论”,借鉴以“媒介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鹤峰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根据顶层设计指向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笔者将媒介影响力评价体系中“广度因子、深度因子、信度因子、高度因子”四维指标,尝试性创新为“广度因子、深度因子、信度因子、热度因子、厚度因子”五维指标,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作出综合判断。调查结果显示,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在体制改革、渠道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值得推广借鉴;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媒体面孔严肃高冷、缺乏核心品牌、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升、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短板,笔者提出了再塑采编流程、创新融合思维、打造核心品牌、增强引导能力和完善服务平台等策略建议,期待为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