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成人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__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七氟烷复合阿片类药物进行成人麻醉诱导,研究无肌松药下成人七氟烷麻醉诱导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择期胆囊腹腔镜全麻手术病人60例,ASAI~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4组(n=15)。F6组:6%七氟烷+芬太尼,R6组:6%七氟烷+瑞芬太尼,F8组:8%七氟烷+芬太尼,R8组:8%七氟烷+瑞芬太尼,患者不用术前药,术前补液10ml/kg,入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SBP(收缩压),DBP(舒张压),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病人入室静卧5 min后记录SBP,DBP,MAP,HR,SPO2作为基础值。麻醉诱导开始时给予阿托品0.01mg/kg,咪达唑仑0.04 mg/kg,然后打开七氟烷挥发灌调到所在组别规定刻度,氧流量调到6L/min预充回路。紧闭面罩采用潮气量法行吸入麻醉诱导,嘱病人按正常呼吸,意识消失后氧流量调至2L/min并立刻给予麻醉性镇痛药,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3μg/kg或者瑞芬太尼1μg/kg,(推注时间为1分钟),分别于3分钟,1分钟后行气管插管。呼吸参数设定潮气量6~8ml/kg,吸呼比1∶2,呼吸频率12次/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插管完成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七氟烷浓度调整至2%维持麻醉,观察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条件,插管成功率,在下列时点:基础值(T1),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2.3分钟(T3T4T5)记录SBP、DBP、MAP、HR和记录T1、T3、T4、T5时点的MAC值(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气管插管操作和气管插管评分均由同一人完成,气管插管每次时间小于30秒。  结果:1.一般资料,各组患者身高,年龄,体重,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  2.意识消失时间:R8、F8组分别与R6、F6组比较,R8、F8组要分别短于R6、F6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8、F8组间,R6、F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诱导-插管时间:R8组与F6、R6、F8组比较,R8组时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  4.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优秀率:R8、F8组均为80%,高于R6、F6组的46.7%和40%,R8、F8组分别优于R6、F6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5.一次插管成功率:R8、F8、R6、F6组,分别是93.3%,86.7%,60%,53.3%, R8、F8组分别都高于R6、F6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6.与T1比较R6、F6组,T2时点SBP、DBP、MAP、HR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1比较,R8,F8组各时点SBP、DBP、MAP、HR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F8组比较,R8组SBP、MAP在T1、T2、T3、T4时点降低(p<0.05),DBP在T1时点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HR在T4时点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7.与T1时点比较,F6、R6、F8、R8组的MAC值在T3、T4、T5时点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T1时点MAC,R8、F8组分别与R6、F6组比较,F8、R8组要分别都高于F6、R6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8.术后24小时回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插管后遗症,恶心,呕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8%七氟烷复合3μg/Kg芬太尼组与8%七氟烷复合1μg/Kg瑞芬太尼组均适用于成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诱导,能够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很好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2、8%七氟烷复合3μg/Kg芬太尼组较8%七氟烷复合1μg/Kg瑞芬太尼组用于成人无肌松药诱导循环更稳定。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整体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工业领域,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在此之中,PLC作为时下最为流行自动化技术,和传
结合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要求及现场情况,在其关键工序实施过程中,若能对这方面的控制与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可使电气施工质量更加可靠,满足机电安装工程科学建设要求.因此,在
简单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详细分析了目前电气自动化具有的问题,并研究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 探讨和研究护理依从性对老年骨科创伤患者预防压疮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例老年骨科创伤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其中通过自制评估量表选出10例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