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ISC的32位微处理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rti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微处理器的设计技术对计算机产业、电子产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作为计算机设计策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中。如今在嵌入式应用领域,对32位RISC架构的微处理器的需求持续上升。本文在对RISC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后,设计实现了一款32位的RISC IP核,主要包括对指令集的设计、IP核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存储系统的设计。  本文采用对指令的最高两位编码来确定指令操作数的来源,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分不同类型的指令,设计的指令包括一般的ALU指令、DSP指令和系统控制类指令。  设计的IP核建立在四级流水线基础上,包括取值、译码、执行和回写。采用哈佛结构、空指令和硬件旁路来避免流水线中的结构相关,控制相关和数据相关。设计了流水线控制模块,根据需要给不同的流水级发“等待”和“准备”信号。为访存指令提供了专门的接口,访存操作在流水线执行级运行。设计了例外处理状态机及时响应异常,为IP核内所有特殊寄存器提供了专门的访问接口。  采用虚拟存储器管理单元(MMU)来将访存指令的虚拟地址转换为Cache的物理地址。设计的Cache单元由控制器、数据RAM、标记RAM和缓冲器构成。Cache控制器对Cache读写操作进行控制,缓冲器则用来解决写Cache时缓存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差异。  所有的模块都是基于Verilog-HDL语言,经过EDA工具的综合分析后,对IP核进行了功能验证,给出了对流水线、指令、存储器的相关仿真波形图。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IP核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现今的服务发现策略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关键字匹配算法的服务注册中心UDDI与语法层次上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相结合的服务发现框架。UDDI通过对注册的服务进行详细的分类,以此
网格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又具有自身特点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它是把整个Inte-rnet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为用户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信息服务。网
本文主要研究面向网络处理器的软件组件技术。 组件技术通常使用在大型的、分布式的应用中,例如:Microsoft的DCOM,SUNEJB等,这些技术在软件工程上有很好的效果。最近,组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