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痛经效应组分经皮吸收与体内代谢特征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p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第一节较系统地综述了少腹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原发性痛经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少腹逐瘀汤的功效物质研究进展以及其开发应用情况。第二节通过对代谢组学的形成、基本思想、特点优势、分析策略与技术以及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等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揭示中医药现代科学内涵的研究提供指引和参考。第三节对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较系统地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促渗技术、新剂型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第一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雄性大鼠离体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LC-MS/MS测定接受液中阿魏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普鲁托品、延胡索乙素等9个成分的浓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建立适用于中药多组分经皮渗透研究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2.5%氮酮+2.5%丙二醇促渗效果最好,且建立的评价方法可以较好地用于多组分的经皮渗透研究,获得客观、合理的分析结果。第二节采用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亲水性和亲脂性两种不同基质中,少腹逐瘀汤中主要成分体外渗透性的差异。研究发现,9个成分在亲脂性和亲水性基质的经皮渗透性存在较大差异。在亲脂性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先快后慢;而在亲水性基质中,药物释放呈现出均匀恒速的特点,渗透方程符合零级释药方程。香蒲新苷、普鲁托品和延胡索乙素在两种基质中Q24h差异较小,而其他成分在亲水性基质中Q24h明显大于亲脂性基质,说明亲水性基质更利于其经皮渗透。第三节采用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考察的方法,以制剂的物理性状及经皮渗透性为指标,对少腹逐瘀汤外用制剂的辅料配比、制备过程、载药量进行筛选优化。筛选出的最佳辅料配比为CMC-Na lOg, PVA 15g, PVP K-30 25g,甘油10g;水量按辅料重量的10倍添加,胶液混合搅拌温度70℃,搅拌器转速为200 rpm左右;最大载药量4%。第三章选择小鼠热板致痛实验和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以痛阈时间、扭体次数和血液中雌二醇、孕酮、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水平等为考察指标,对少腹逐瘀汤外用制剂的药效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制剂高剂量组(4%载药量)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时间,而中剂量和低剂量作用不明显;阳性药和制剂高剂量组均能减少原发性痛经大鼠的扭体次数,改善生理生化指标,且制剂的作用机制与阳性药布洛芬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第四章第一节采用雌性Beagle犬灌胃给予少腹逐瘀汤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处理后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延胡索乙素和洋川芎内酯Ⅰ的血浆清除速率(CL/F)较高,这表明这几种成分在比格犬血浆中消除较快或吸收较差。延胡索乙素的药-时曲线出现了双峰现象。与单独口服给予阿魏酸后吸收较快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相比,在口服给予少腹逐瘀汤后比格犬血浆中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有了较大提高,这可能与少腹逐瘀汤中其他成分对阿魏酸有吸收促进作用有关。第二节建立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模型,以连续冰浴和注射肾上腺素制造大鼠寒凝血瘀;以注射雌激素和缩宫素的方法联合制备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通过UPLC-QTOF/MS串联技术结合多元统计的模式判别方法,发现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明显分为两类,且呈现聚类状态,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说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的成功复制。另外与痛经相关的生化指标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s)、催产素(oxytocin)神经内分泌激素β-endorphin、孕酮(progesterone)、雌二醇(estradiol)和内皮素(endothelin)等在造模前后均发生了变化。第三节应用所建立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大鼠模型,本节内容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一步探究少腹逐瘀汤干预治疗该模型的作用机制。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根据其串联质谱数据,在公共数据库HMDB (htttp://www.hmdb.ca/)、METLIN(http://www.metlin.scipps. edu/)、KEGG (http://www.genome.jp/kegg/) 和 SMPD (http://www.smpdb.ca/)中进行检索和确认,并与文献进行比较,最后,分析并鉴定了25个潜在标志物,其中包括血浆中10个和尿液中15个。在鉴定生物标志物的基础上,对造模前后有变化的血浆中的10个标志物与尿液中的15个标志物进行峰面积半定量分析。除血浆中的两个和尿液中两个以外,少腹逐瘀汤对这些发生变化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将生物标志物输入MetPA数据库构建代谢通路。可知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大鼠体内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以及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相互转化等代谢通路受到了干扰。此外,受到干扰的生化指标经少腹逐瘀汤干预后显著改善。其中雌二醇显著下调、孕酮显著上调。给药后内皮素的升高趋势明显被抑制,催产素水平显著下降。这些变化提示,SFZYD可以改善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系统相关的多个生化指标,显示出其整体的调节作用。第四节PHA刺激后增强了PBMC细胞中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而芍药苷作用后对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推测芍药苷可以对MAPK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从而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PHA的激活后,ERK, JNK和p38激酶磷酸化显著增强,但芍药苷能显著降低ERK, JNK和p38激酶磷酸化。为进一步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优选附子汤最佳提取条件,进一步验证半仿生提取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法:以芍药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总生物碱、总糖、挥发油、HPLC梯度洗脱总峰面积、干浸膏为综合评判指标。在药材粒度、提取温度、提取用水量、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用均匀设计UL(91×33)优选出半仿生法提取用水的PH值和提取时间;再以上述指标为综合评判指标,对该方中五味药材按君臣佐使分类形成的15种组合方式
小檗科Berberidaceae八角莲属Dysosma植物,全世界约有7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为我国特有属。通过对贵州省八角莲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发现贵州分布有4种,即八角莲Dysosma versip
摘 要:本文针对现有。自动控制原理”先经典控制理论后现代控制理论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探索出以线性系统基本理论为基础,系统调节原理和现代控制工程并行授课的新的课程体系,同时提出基于新的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线性系统理论    作者简介:董明(1981-),女,辽宁黑山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电子与信息工
目的:  1.建立何首乌ISSR–PCR的实验体系及鉴别方法,探讨广西不同产地何首乌亲缘关系,并对不同产地何首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广西产何首乌优质种源的开发提供质量依据;  2
目的检测接受m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药物动力学参数AUC,分析AUC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微乳剂作为药物剂型的一种形式,因机体吸收较好,可提高水难溶性药物和脂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大分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增强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高,并伴随着缓释、控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