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产流产沙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b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可以由不同大小的(小)流域组成,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研究小流域产流产沙过程和机理,可深入理解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小流域侵蚀预报模型研究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思路和数据,为此,在室内构建的投影面积65.9m~2的模型上进行了流域人工降雨侵蚀试验。 利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降雨大厅内建立的模型流域进行研究。为精确描述小流域地貌,自制了高程测量仪,对流域模型高程进行0.1m×0.1m测量,用GIS软年生成模型流域的DEM。处理所得DEM与原模型流域地形特征点数据比较误差范围为±0.005m,通过流域降雨侵蚀前后高程的对比,得到室内小模型流域的侵蚀分布。 研究了不同雨强和降雨历时下的流域产流及产沙过程,采用的雨强为:25、50、75、100mm/hr,降雨历时为:5、10、20、40 min。采用传感器测量流域及其分支沟道山口的含沙量变化过程,采用量水堰和水位传感器测量相应点的流量过程,采用薄层水流流速传感器测量沿沟道的水流流速。试验结果表明:(1)产流过程与雨强和降雨历时的关系为:随着雨强的增加,起流过程变得陡峭,产流过程线的峰值与雨强成比例,降雨历时在室内模型降雨产流上更多地表现为产流平稳段时间拉长;(2)产沙过程与雨强和降雨历时的关系为:水流含沙量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大,在小雨强时含沙量随降雨历时有增加的趋势;(3)产流与产沙的耦合关系为:在起流阶段产流产沙过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4)沟道流速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降雨历时对沟道流速的影响不显著。 室内模型流域试验揭示了小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流域侵蚀发育过程利侵蚀分布,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了室内可控实验系统,对预测土壤侵蚀模型研究和预防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苏铁类植物隶属于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苏铁目(Cycadales),全球有3科(苏铁科Cycadaceae,蕨铁科Stangeriaceae和泽米铁科Zamiaceae),11属,约280种,均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
椴树树形美观,叶大荫浓,叶形多变,寿龄长,花芳香馥郁,病虫害少,对烟尘及有害气体抗性强,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为了满足椴树对绿化的需要,尽快获得大批量绿化优质用苗,本文利用组织培
杨树(Populus L.)既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树种,又是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树种。目前,杨树遗传转化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耐盐碱及材性改良的转
杉科杉木属的杉木和台湾杉木、台湾杉属的秃杉和台湾杉、柳杉属的柳杉都是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其中杉木属的杉木自然分布范围广,人工栽培历史悠久;而台湾杉木是分布于台
在林地退化土壤质量的演变中,土壤微生物具有相对较高的转化能力,因而土壤微生物可以作为灵敏的指示指标,能较早的预测土壤有机物的变化过程。作为占土壤总有机碳量2%~3%的微生物生
施肥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山西省晋南地区主要种植制度,氮肥过量施用的现象相当普遍,不仅造成投入成本增加、资源浪费、氮肥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还将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选择临汾市襄汾县原种农场作为研究试点,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研究氮肥总量(420kg N/hm2)控制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氮肥适宜施用量、分配比例及氮肥利用率;通过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