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探讨保定古城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保定是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17世纪到20世纪中叶近三百年时间里,保定先为直隶总督署,后两度成为河北省省会,一直是河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定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全国拥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最多的地级市,目前保定市区现状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3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及l2处重点民居,总体情况是保护级别越高文物保护的越好,也就是说国家级文物好于省级文物,省级文物好于市级文物,而重点民居大多残破,亟待维修。城市中的传统建筑是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与历史的结晶,也是这座城市精神和人类文明的象征,其文化品位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它是深厚历史积淀和当代城市更新改造的综合结果。城市的历史积淀与城市文化的厚度问题联系在一起,与延续下来的当代城市的气质品位贯通一致。历史底蕴的厚度常常与城市的发展持续力成正比关系,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彰显历史之韵也自然而然成为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应有之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剧增,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城市更新成了当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必须面临的历史课题。旧城区中传统历史风貌、人文景观的破坏,物质环境老化,历史文化特色消失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让旧城区重现昔日的繁荣、合理保护古城的文化遗产、增加城市的精神功能成为研究城市发展的新课题。因此,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的研究在现阶段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论文以点、线、面的形式分析了保定城市发展现状及历史文化特点,对整个保定历史文化保护的研究总结与展望,提出了文物建筑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多层次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保定保护规划的论证,使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并将保护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现实提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