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一个多族群村落——松木滩村的汉族群体。松木滩村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辖境内,全村分布着裕固族、土族、回族、藏族、汉族等5个民族。作为一个少数群体,汉族的移入是周边农业地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移民及定居的结果。文章运用社会空间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这些汉族群体和个体与松木滩村这个特殊的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总体上看,本文的空间是空间性、社会性、历史性统一于其中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一种既真实又想象化的存在,既是结构化的个体的位置,又是集体经验的结果。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国家力量及特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松木滩村汉族群体资源获取和权利分配的影响,以及反过来作为主观因素的个体又如何适应和作用于宏大的空间。第二部分,借助社会关系分析的相关范式和理论,对松木滩村汉族群体的社会关系与跨文化的族际关系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既考查了松木滩村汉族群体既有的或说现成的关系网络的成因,也对其关系网络未来的扩展和信息传播渠道的影响给予了关注;既考虑了时间和空间因素对这些汉族群体社会交往的影响,也对社会交往对空间再生产的影响作了辩证看待。第三部分,考查了定居过程中松木滩汉族群体的文化差异性和他们的文化适应策略。文章同时指出,作为移入者,这些汉族群体的文化又是断裂和不完整的,因此他们的文化又带有贫困性,在各种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在自我认同上也出现了危机。我们对松木滩村汉族群体空间实践的分析与论述表明,与其说松木滩村是一处静态的物理空间,不如说它是一种社会建构或特定的关系丛。事实上,“松木滩”这个空间正是由国家政权、地方政府、村民自治集体、不同民族群体与个人这些不同行动者的空间概念与想象,以及这些概念与想象的社会实践构建而成。松木滩汉族群体仅仅是众多社会行动主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将其剥离出来进行考察与分析,是因为这个群体作为外来者——移民及其后代有着特殊的空间实践方式和感悟历程,但是每展开一步分析和论述,我们又需要将他们还原与重置到以松木滩为中心的一个更大空间范围之中。在这个空间范围里,除了资本和权力,情感、文化、体验都是建构空间的有机组成要素,这些因素相互缠绕,并处于时刻不停的变迁之中,赋予空间活力、开放和无限可能。松木滩村的汉族群体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流动的空间中获取和转换自己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