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伴有炎症的NAFLD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约占NAFLD的3%,其中25%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目前对于NASH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NAFLD发病的主要环节,它使机体脂质代谢平衡紊乱,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然后是氧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其以瀑布效应诱发的炎症反应,因此IR成为当前研究和早期防治NAFLD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在改善IR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新型的甾体类激素受体,因能被一类脂肪酸样化合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而被命名为PP激活受体。根据其结构及功能可分为3种亚型:PPARα、PPARβ(或称PPARδ)、PPARγ,在肝细胞内PPARa含量较丰富。有实验表明PPARa是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对肝内脂肪酸氧化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肝脏脂类代谢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PPARα的激动剂是贝特类药物,它们在临床上就是广泛应用的降甘油三脂的药物;PPARy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介导脂肪细胞的分化。被活化后,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增强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 TZDs)是PPARy的激动剂;因此,PPARy激动剂和具有降脂作用的PPARa激动剂都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鉴于两类型受体激动剂发挥作用的部位不同,其产生的效应也有差异。如何找到两种效应的平衡点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则是今后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就是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PPARa激动剂非诺贝特和PPARy激动剂罗格列酮干预,探讨它们对肝脏脂肪变的炎症程度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为进一步认识NAFLD的发病机制,而合理进行早期防治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目的研究PPARs在SD大鼠NAFLD/NASH的形成中的作用,尤其是PPARα、γ,并初步从胰岛素抵抗方面探讨其机制,为有效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动物模型的制备选取雄性(Sprague Dawley) SD大鼠,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比分别为21%、19%、60%;高脂组喂饲79%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配方为:1%胆固醇、10%蛋黄粉、10%猪油,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比分别为21%、59%、20%,自由进食及饮水。2实验分组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 group, n=20)、高脂对照组(FC group, n=20),高脂加罗格列酮组(FR group, n=10)、高脂加非诺贝特组(FF group, n=10)。饲养12周末时随机取NC组与FC组各1O只一并做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及肝组织的HE染色,确定造模成功。然后给予罗格列酮、非诺贝特及继续高脂饮食干预,共4周。3大鼠体重的变化电子天平称取体重。4胰岛素敏感性的测定以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5肝脏组织学检查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6 PPARα、γmRNA的表达用半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PARα、PPARy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罗格列酮对PPARy mRNA和非诺贝特对PPAR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7血清生化学检查取血清样本,采用全自动血清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及转氨酶等生化指标的含量变化,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化室协助测定。结果1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情况16周末NC组的体重与FF、FR、FC组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F组体重明显低于FC组,FR组较FF组有增长趋势。2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情况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NC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而FF组与FR组均高于FC组,FR组和FF组相比也有差异。3 HE染色结果显示肉眼及光镜所见NC组大鼠肝脏结构始终大致正常。FC组肝细胞均呈弥漫性脂肪变性,伴有肝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局部点灶状坏死,但尚无明显肝纤维化;FF组脂肪变程度较FC组明显减轻,未见明显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而FR组以大泡脂肪变为主,FF组病变程度较FR组与FC组均轻。4肝脏PPARa mRNA及大网膜PPARγmRNA表达的变化各组间PPARa的mRNA变化规律为:FF、NC、FR、FC组表达量依次降低,FF与FR组有统计学意义;大网膜组织的PPARy mRNA表达为FC>FF>NC>FR,FF与FR组也有统计学意义。5血脂、血糖及转氨酶的变化TG与TC:16周末血中TG的含量在FC组明显高于NC、FF和FR组(P<0.05),而FF组低于FR组,有统计学意义;TC与TG的变化相似,但在TC中,FF组与FR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四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FC、FF及FR组有高于NC组的趋势。ALT与AST:血中ALT四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7,<0.01),而FC组与FF、FR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降低趋势;AST的变化与ALT基本相似。结论1高脂喂养12周末,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到所有动物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内和汇管区有炎细胞浸润,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证实大鼠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模型制备成功。2体重、肝脏的脂肪变和炎症程度与IR呈正相关,表明NAFLD与IR可能为因果关系。3 PPARa的mRNA与IR呈负相关,PPARy mRNA与IR呈正相关,而使用PPARs激动剂后可以改善IR及肝脏的脂肪变、炎症坏死,使血液中TC、TG降低,认为PPARs激动剂对大鼠NASH及IR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