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肺小结节(SPN)的临床应用价值,并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99例肺小结节患者在VATS术前接受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临床资料,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情况。并根据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类型、最大径、形态、中心高密度、有无分叶、毛刺、空泡、空气支气管征、胸膜脐凹征、血管穿行、血管集束等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无严重定位并发症发生。卡方检验结果示,病灶类型(P<0.001)、肿瘤最大径(P<0.001)、中心高密度(P<0.001)、血管穿行(P<0.001)在肺小结节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类型(OR值=1.646,P=0.013)、肿瘤最大径(OR值=4.220,P=0.001)、中心高密度(OR值=12.514,P=0.018)、血管穿行(OR值=3.936,P<0.001)在肺小结节良、恶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判断肺小结节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CT引导Hookwire定位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影像学表现中病灶类型(pGGO、mGGO、实性结节)、肿瘤最大径、中心高密度、血管穿行是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鉴别肺小结节的良、恶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