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中Smo蛋白在初级纤毛的定位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_ideali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腭间充质细胞初级纤毛数量的影响因素,观察Shh下游信号分子Smo在小鼠腭间充质细胞初级纤毛中的传递。方法:体外培养胚胎13.5-15.5天C57BL/6J小鼠腭板间充质细胞,并对培养细胞进行血清饥饿,免疫荧光标记间充质细胞的Smo,观察血清饥饿前后小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中有纤毛细胞数量的变化。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在实验组1和2的培养细胞中分别用Shh蛋白和SAG处理,免疫荧光标记间充质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和Smo,观察Smo蛋白在细胞内的位置变化。结果:通过对间充质细胞的初级纤毛标记后观察发现,使用血清饥饿可增加有纤毛细胞占总细胞的数量比例;Shh蛋白或SAG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后,在初级纤毛内检测到Smo,而对照组细胞初级纤毛内未检测到Smo聚集。结论:(1)血清饥饿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腭间充质细胞纤毛率。(2)小鼠胚胎13.5-15.5天的腭板间充质在体外环境下可接收Shh信号,对SAG处理能产生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在口外实验条件下,比较疏水性底涂剂在牙面和托槽底板上不同处理方式对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B两种疏水性粘结剂,将其底涂剂在牙面和托槽
期刊
目的: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因素较多,目前尚未明确。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研究表明,成骨细胞凋亡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