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现实主义与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现实主义”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N·Waltz)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自其诞生以来就在众多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详细的论述了结构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指出了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并从结构和单元的辩证关系出发,对“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战略选择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认为国家战略观应包括三个方面,即:国家战略选择的时代性、特殊性、阶段性。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的目的是安全,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为自己安全的努力会引起别国的恐惧,这就是“安全困境”,突破“安全困境”的关键在于坚持防御性的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合作和地区平衡。而对于国家间的合作发展,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并非完全的排斥相互合作,不能只是因为安全而放弃国家间的合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也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发展壮大自己,并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它不仅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更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要求,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但被侵略的国家,而当今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被某些西方国家敌视和遏制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面对安全、政治、经济领域的威胁和领土的分裂在和平发展过程中中国首先要看到面临的“安全威胁”,做到未雨绸缪,处理好国家单元之间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利用国际结构为和平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当然,中国的强大对结构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它不仅壮大了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更是冲破了几百年来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使多极化发展更深入和迅速,这也使世界的和平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论述了结构现实主义的由来,主要内容,及其发展阶段。这一部分是对基本理论的论述和理解,是本文的基础部分。第二部分,从结构现实主义的系统结构和系统单元入手,辩证的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国家战略观。并把这种国家战略观与国家的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结合。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难点,不仅要辩证的分析结构现实主义,更要把结构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融合在一起。第三部分,在上一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观点联系中国的实际提出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及其影响。这一部分是用结构现实主义分析中国现实的应用,也是本文的重点。
其他文献
何谓“雅号”?“雅号”就“绰号”而言,即“外号”。本文所说的一些著名共产党人的“外号”不含有“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下面笔者将所搜集到的一些著名共产党人的“雅号”的由来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一    毛泽东曾有“毛奇”的雅号。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常对同学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个奇男子。因此,同学们就送给他一个雅号叫“毛奇”。其实,“毛奇”(德文为MO
冷战结束以后,亚太地区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亚太地区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转型之中。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如何继续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实现和平发展是一个极有意义
在科技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国际竞争逐渐演变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回顾中国历史,科技落后成为国家落后、不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外层空间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垄断是个古老的经济学概念,也是近年来人们颇为关注的一个经济现象。建国初期,由于意识形态和经济理论的限制,我们一直把垄断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现代资本主义最根本的
近几年来,政府治理得到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官员和学者关注,特别是在基层政府治理方面。伴随着政府转型以及基层政府机构改革,基层政府在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同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