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铜复合污染土壤中石油的微生物降解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油田附近的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日益严重,致使土壤容易发生石油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因此本文在模拟自然条件下,以石油中的典型组分正十六烷、菲、蒽和重金属铜为目标污染物,开展了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考察了Cu2+对正十六烷微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Cu2+相比,低浓度的Cu2+(浓度为23.7 mg/kg)能促进土著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降解,降解率提高7%,而高浓度的Cu2+(47.4、237mg/kg)则抑制正十六烷的降解,使其降解率分别下降10%和20%。说明Cu2+对正十六烷的降解随浓度不同产生的作用也不同。(2)在正十六烷和重金属铜复合污染土壤中,Cu2+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其它形态含量较低。在不同浓度Cu2+污染的土壤中(0、23.7、47.4、237 mg/kg),第7天时四种土样中脲酶活性分别为34.5,26.5,34,19.5μg NH4-N g-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脲酶活性逐渐降低,110天后,其活性分别减少了21.5,12,14.5,1.0μg NH4-N g-1。然而,土样中蔗糖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110天后,上述四种土样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40,263,235,228μg葡萄糖g-1。(3)在正十六烷和不同浓度Cu2+(0、23.7、47.4、237 mg/kg)复合污染土壤中加入150mg/kg柠檬酸之后,正十六烷降解率分别为44%,35%,28%,25%,显著降低了土著微生物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延长了其降解的半衰期。加入柠檬酸之后,Cu2+在土壤中的分布趋势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与不加柠檬酸的土样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Cu2+在土壤中仍然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脲酶活性均逐渐降低,而蔗糖酶活性均逐渐升高。(4)鉴于石油污染土壤中脂肪烃和芳香烃总是共存的,考察了芳香烃(菲、蒽)和脂肪烃(正十六烷)单独存在以及共存情况下,土著微生物对它们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土著微生物对它们的降解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菲、蒽或正十六烷单独存在于土壤中时,其微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226 d-1、0.0283 d-1和0.00962 d-1。菲和正十六烷共存时,正十六烷能够作为土著微生物降解菲的共代谢底物,促进菲的降解,使菲的半衰期比它单独存在于土壤中时缩短44%,同时,正十六烷的加氧酶被菲诱导,使其活性提高而增强对正十六烷的降解作用,其微生物降解半衰期比它单独存在于土壤中时缩短49%。菲和蒽共存促进了土著微生物对菲的降解,却抑制了对蒽的降解。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公安局各部门先后都已经建立起了各自的信息查询系统,但这些系统在开发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因此采用的开发平台、开发技术以及后台数据库均有不同,形成了一个个“信
在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时期,公安群众工作呈现出艰巨性、多元性、复杂性、关联性的特点,应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当前公安群众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并在继承、
钒钛磁铁精矿在配加石墨还原剂和碳酸钙的条件下进行预还原和熔分。试验研究了碱度(碳酸钙的加入量)以及冷却工艺对直接还原和熔分的影响。反应后的样品用XRD和化学分析法进
<正>"中国四大小说名著",指明代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清代的《红楼梦》四部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文化密码,我们可以从中解读中国人的历史观
20世纪90年代,电视栏目制片人制的改革探索堪称我国电视制片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伴随着新一轮的经济腾飞,电视制片人制改革让电视生产力的潜能得到了空前释放。十多年来,制片
腐败是一种跨越历史、跨越国界的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有,与人类阶级社会相伴而生。腐败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腐蚀社会风气,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毒瘤”,解决腐败问题是当今世
根据湖南各地交警大队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基层交警工作压力大,身体健康不容乐观,处置违法行为缺乏应急灵活性,体育锻炼和体能训练未能常态化,大部分交警没有受过防卫技能训练,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以词频分析为统计方法,对截至2013年的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词频统计和分析,并根据词频反映的数据确定该领域的热点及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可靠性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信息技术和电力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提高电力工
目的通过对非洲归国劳务人员疟疾发病的处置,探讨阻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建立健全出入境劳务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有归国劳务人员了解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