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体操从竞技、基础和拓展等层面,以基本体操、竞技体操和表演体操等多种形式融入高校体育课堂中,充分展示了体操运动的魅力。与此同时,高校体操教师教学艺术被提出崭新的要求,且成为研究的热点内容,但是,作为教学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体态语言艺术仍未广泛地被高校一线体操教师和科研人员足够重视。目前,国内针对高校体操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艺术评价缺少系统性的研究。为了让高校体操教师掌握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运用的规律,本文从已有的高校体操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艺术的研究成果出发,在一个明确的方向,全面可行、科学有效原则的前提下,借鉴了其他学科的体态语言艺术研究成果,并根据体态语言艺术、体操教学规律及体操教师需求特点,首先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收集了评价量表的各项指标,初步建立评价指标库,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分类,赋权得分,最终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高校教师体操课堂体态语言艺术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量表包括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头部体态语艺术、手势体态语艺术、身姿体态语艺术,仪容体态语艺术、示范动作艺术、副体态语艺术等,20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头势艺术、眼势艺术、面势艺术,指势艺术、掌势臂势艺术、行姿艺术、站姿艺术、跑姿艺术、倾斜姿势艺术、面容修饰艺术、肢体修饰艺术、发饰修饰艺术、服饰修饰艺术、动作姿态艺术、示范方位艺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设施搭配艺术、风度艺术、气味修饰艺术。对各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效度分析,并对初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同质性信度分析,确定该量表具备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以此来评价高校体操教师课堂教学体态语言艺术是可行的。最终,分析评价步骤、周期和注意事项。高校体操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艺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填补目前对具有学科特点的高校体操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艺术评价研究的欠缺,并为其它学科课堂体态语言艺术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在评价量表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分析高校体操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