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花香馥郁,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蜡梅花香味独特,花香成分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以不同基因型的蜡梅H29、H64、H93、H36、SW001为研究材料,测定了盛花期蜡梅的主要香味成分。通过芳樟醇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和芳樟醇物质释放量的对比,发现了蜡梅H64和H29在芳樟醇合成酶表达上的显著差异。克隆H29和H64的芳樟醇合成酶启动子,对比其序列。采用启动子5’缺失法,构建Cp LISP-H64缺失表达载体,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验证了缺失启动子的表达情况。本实验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测定了5种蜡梅基因型的盛花期挥发物成分,鉴定得到86种化合物。并通过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品种的主要挥发物质差异,得出H93盛花期挥发物质总量最高,主要成分是芳樟醇和乙酸苄脂;H64次之,主要挥发成分相同,H36的主要挥发物质是芳樟醇,其次是β-罗勒烯,而蜡梅SW001中β-罗勒烯含量最高且没有检测到芳樟醇。2.对SW001不同时期的花香成分进行测定,鉴定得到60种化合物。通过定量分析,得出SW001的主要化合物质是β-罗勒烯,1-石竹烯,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醇。各个阶段均没有检测到其它基因型中含量较多的芳樟醇和乙酸苄酯。主要物质的挥发规律均为,蕾期到初开期释放缓慢,盛开期达到顶峰,末花期下降。3.H29和H64芳樟醇的释放量与其芳樟醇合成酶的表达量规律相同,差异显著。克隆二者的芳樟醇合成酶启动子,比较得到1106bp中仅有3个碱基位点的差异。表明芳樟醇启动子的结构差异不是芳樟醇释放的调控的关键因素。4.分析Cp LISP-H64结构,预测得到跟光、激素以及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5’缺失构建5段长短不同的启动子序列的表达载体,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表达。得到LISP4-PBI121与LISP5-PBI121之间的序列,即翻译起始位点前750bp-1006bp为主要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