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2诱导拟南芥差异表达基因的甲基化特征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是植物生物学研究中遗传背景最清楚的模式植物,其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并且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绘制已有报道。利用拟南芥丰富的遗传资源和相对先进的技术平台,可以为植物发育及抗性研究提供有力的手段和理论支持。  二氧化硫(SO2)属于全球性大气污染物,SO2污染不仅会造成局部或全球气候反常,而且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直接危害。如果空气中SO2浓度超出植物的耐受范围,就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目前为止,植物的抗逆机理还不清楚。本文首次对SO2诱导拟南芥差异表达基因的DNA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研究植物抗SO2胁迫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本实验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以SO2诱导拟南芥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为基础,使用CpG岛数据库,对SO2熏气后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CpG岛的预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R>1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细胞代谢、结合、转录调控、信号转导和物质运输5类功能基因中含CpG岛的基因数目较多,推测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与DNA甲基化修饰相关。含CpG岛的转录调控基因在整个SO2诱导拟南芥基因表达谱中大部分表达下调,而且在自然状态下大多处于非甲基化状态,推测转录调控基因的下调表达可能与基因内部CpG岛发生甲基化相关。(2)由诱导表达基因和沉默基因所含CpG岛数目和位置分布,推测SO2胁迫可能主要通过诱导表达基因和沉默基因转录区的CpG岛甲基化修饰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与抗逆相关的诱导表达基因可能通过转录区发生去甲基化诱导基因的表达,沉默基因可能通过转录区的DNA甲基化而抑制基因的转录。ORF区CpG岛分析结果表明,沉默基因在ORF区发生甲基化修饰的几率更大。(3)根据SO2熏气后拟南芥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及CpG岛预测结果,选定MLH1、ACS-6、NIT2三个差异表达基因作为DNA甲基化分析的目的基因。  采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MS-RE)-PCR技术对与逆境胁迫密切相关的三个基因(MHL1、ACS-6和NIT2)进行了启动子区CCGG序列甲基化状态分析,结果表明30 mg·m-3的SO2连续熏气3d后未引起MHL1启动子区CCGG序列甲基化位点的改变,对照组和实验组MHL1启动子区CCGG均为全甲基化的5mCCGG;也未引起ACS-6启动子区CCGG甲基化位点的改变,对照组和实验组ACS-6启动子区CCGG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但30 mg·m-3的SO2连续熏气3d后引起了NIT2启动予CCGG另一条链的第一个C发生甲基化,CCGG序列从对照组半甲基化5mCCGG转变为全甲基化5mCCGG。  本论文通过对SO2连续熏气3d后拟南芥差异表达基因的CpG岛分析,推测SO2胁迫下DNA甲基化可能调控了基因的差异性表达。使用(MS-RE)-PCR技术检测MLH1、ACS-6、NIT2三个差异表达基因启动子区CCG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SO2胁迫引起了拟南芥差异表达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
其他文献
目前,新能源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也被寄希望成为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的主力军,目前新能源发电在我国的发电系统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新能源发电供电和并网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偏远山区或者海岛上,以小型微电网供电时,供电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对逆变器的并网和供电的稳定控制就非常重要。本文以微电网阻抗变化时的逆变器输出量为研究对象,当微网阻抗发生变化的时候,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及功率会
21世纪见证了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见证了常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大力发展新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在新能源发展中,以新能源发电发展最好。而风能由于其无污染、用之不竭、易获取等优点而成为新能源发电的第一选择。本文以变速恒频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讨论了基于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下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励磁变换器的控制,以及系统并入理想电网的控制策略,并给